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师大分类先锋行,绘就江苏生态景

发布时间:2025-03-0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在逐年增加。提高社会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1月中旬,赵春子、张博雅等学生围绕垃圾分类这一主题,组建了江苏师范大学“普及分类知识,共筑美丽江苏”实践团,奔赴居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1  团队成员在江苏各地社区的活动情况
       暑假期间,实践团队积极联络地方社区,分工赴江苏各地(南京、南通、阜宁、宿迁等),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方式,以宣传讲解、图文展示、发放资料、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减量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培育绿色文化风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为帮助团队成员自身从垃圾分类处理者的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的回收流程,亲身体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获取垃圾分类更完善的信息,赵春子同学参观调研南京环保站,进一步拓宽环保宣传渠道,拉近大学生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距离。
       团队深知,垃圾分类的普及不仅仅需要团队面向市民进行宣传教育,每一位团队成员也当身体力行。暑假期间,团队成员以家庭为试点,以自身为示范,自发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深切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
 
图2 家庭垃圾分类实拍
    此外,实践团队创新求变,建立了垃圾分类打卡小程序,制作了宣传手册,在线上平台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宣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为更好地向居民传递垃圾分类的知识,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团队成员还参加了线上分享会,进行环保知识的分享,学习了解垃圾种类、分类原则、分类意义、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
 
图3 线上学习会现场图
       本次调研意在通过宣讲和科普来深化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加快居民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引导每一位公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激励、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能够正确、合理地分类垃圾;通过教育下一代,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全新的变革和机遇。更直观地让人们更加认识到垃圾分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这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还能实现垃圾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更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
       从小事做起,广泛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工作,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拉近民众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距离,将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落到实处。我们坚信,只要人人能够深刻体会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视生态环境如眼睛,如生命,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就会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变得越来越美丽。
作者:赵春子 张博雅 来源:赵春子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师大分类先锋行,绘就江苏生态景
  • 师大分类先锋行,绘就江苏生态景
  • 师大分类先锋行,绘就江苏生态景由赵春子、张博雅等学生于1月中旬组建。暑假期间,团队成员分工奔赴南京、南通、阜宁、宿迁等地社区,
  • 03-02
  • 衔城联乡织锦绣,夯基赋能促振兴
  • 衔城联乡织锦绣,夯基赋能促振兴
  • 王璐瑶深入河南省沈丘县农村物流一线,调研物流基建现状与挑战,发现快递进村、冷链设施不足等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助力乡村振兴与经济
  • 03-01
  • 轴线传韵——北航拾文思源实践队就“非遗+中轴线”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