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威海)清源探察社会实践团队在全国多地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活动。从工业垃圾处理到过期药品回收,从水域污染防治到城市垃圾运输优化,团队们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数据分析等方式,探寻绿色发展路径,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年智慧。
团队成员赴山西省太原市中国石化城北分公司,实地考察垃圾压缩转运、自动化分拣及资源化利用全流程。团队深入车间,记录厨余垃圾制肥、废旧塑料再生等技术应用,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对垃圾“变废为宝”的关键作用。同时,团队在陕西省安康市交通运输局调研中发现,当地通过智能识别系统、新能源运输车及动态调度平台,实现了垃圾分类准确率85%、运输效率提升30%的显著成效,为城市垃圾管理提供了智能化范本。
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团队以工业垃圾处理为切入点,走访多家工厂并与管理人员深度访谈。调研显示,企业虽严格遵循《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但仍面临跨区域协调困难、新技术政策滞后等挑战。团队建议完善法规衔接、推广智能化设备,并计划通过宣传展示先进技术,提升公众对工业环保的认知与支持。
针对过期药品回收这一公共卫生与环保双重议题,团队赴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展开调研。当地通过定点药店有偿回收、统一销毁等方式构建回收体系,但受资金不足、公众意识薄弱等因素制约,回收率仍有提升空间。团队提出加强政企合作、引入智能设备、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过期药品科学处置。
“清源探察”团队在寒假实践中,还聚焦城市用水对水域污染的影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团队分析污染源头,探讨解决方案,并在启动会上明确分工,强调安全与协作,为后续深入调研奠定基础。
此次系列社会实践累计形成调研报告5份,提出优化建议20余条,涵盖技术升级、政策完善、公众教育等多维度。各团队通过撰写随笔、拍摄影像、整理数据等方式留存珍贵资料,部分成果已反馈至相关部门,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活动期间,青年学子们深入基层,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既提升了实践能力,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未来,团队计划持续跟踪调研议题,推动校地合作,扩大环保宣传,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青春活力。本轮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但环保探索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