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礁慈济宫:探寻信仰与医学传承的心灵之旅

发布时间:2025-02-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一个闲适的下午,日光依旧带着些许暖意,悠悠地洒在大地上,为世间万物勾勒出柔和的轮廓。我们医学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着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脚步轻快地踏入了前往青礁慈济宫的路途。早就听闻这座庙宇承载着数百年的深厚底蕴,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却依旧散发着独特非凡的魅力,大家都满心期待,仿佛即将开启一场探秘未知宝藏的奇妙冒险,渴望在这次旅程中,探寻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动人故事。
  青礁慈济宫,屹立于厦门海沧区青礁村岐山东鸣岭,它不仅是一座闻名遐迩的道教庙宇,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保生大帝”的祖庙,在闽台及东南亚地区信众的心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神圣地位。
  这座庙宇的渊源,要追溯到久远的历史长河之中。北宋时期,在闽南地区,诞生了一位民间神医——吴夲,字华基,号云冲。他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天赋。年少时,吴夲便跟随当地的名医潜心学习,翻阅各类医学典籍,无论是晦涩难懂的《黄帝内经》,还是实用的民间验方,他都悉心钻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成年后的吴夲,医术已然十分精湛,但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常年跋涉于山川之间,采集草药,研究药性。为了寻找珍稀药材,他不惧深山老林的险峻,不顾毒虫猛兽的威胁,一心只为提升医术,救治更多的百姓。他医德高尚,无论患者是达官显贵还是贫苦百姓,都一视同仁,免费诊治,施药救人。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他甚至会亲自上门,不辞辛劳。
传说,曾有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被其他医者判定无药可医。吴夲得知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查阅大量医书,最终在山中寻得一味罕见的草药,成功将其治愈。类似这样妙手回春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还有传说他能起死回生,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敬仰,被尊称为“保生大帝”。
  公元1036年,吴夲在一次采药途中不幸失足跌落悬崖,与世长辞。百姓们悲痛万分,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便决定为他立庙祭祀。南宋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民众在他生前采药济世的青礁岐山龙湫坑附近,建立了这座慈济宫。最初的慈济宫规模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众们不断对其进行扩建和修缮,逐渐形成了如今宏伟壮观的规模。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南宋朝廷追封吴夲为“大道真人”,在其采药炼丹处肇建龙湫庵,后经乾道、淳祐年间数次敕封扩建,终成五殿巍峨的慈济宫。这座融合道教宫观与儒家礼制的建筑群,不仅承载着对医圣的追思,更折射出宋代儒医文化交融的时代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吴夲在台湾信众中尊称“保生大帝”,其信仰随郑成功部属渡海传播,至今全台分灵庙逾400座,形成“谒祖必朝青礁”的传统。
  通往慈济宫的道路蜿蜒曲折,路旁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颜六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群灵动的舞者,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又仿佛在向每一位路过的旅人诉说着自然的美好。拾级而上,微风温柔地拂面而来,风中裹挟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淡淡的香火气息,那是一种独属于庙宇的味道,瞬间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岁月。沿途的绿植郁郁葱葱,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生命的光泽,它们像是忠诚的卫士,世世代代坚守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随着脚步不断迈进,青礁慈济宫那古朴而庄重的建筑逐渐映入眼帘。远远望去,飞檐斗拱高高翘起,仿佛要挣脱地心引力,去拥抱那片广袤无垠的天空;走近细看,雕梁画栋上的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灵动的花鸟鱼虫似要振翅而飞、游入水中,生动的历史人物仿佛在讲述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精湛绝伦的技艺和对神明的无限虔诚。这些雕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它们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朱漆门楣上“真人所居”匾额历经八百年烟熏火燎仍熠熠生辉。这座建筑面积达1305平方米的宫庙,堪称宋代营造法式的活态标本:前殿十根蟠龙石柱采用“剔地起突”技法,龙鳞细密如生;中殿十六根立柱暗合《黄帝内经》脏腑学说;后殿十八根支柱则隐喻十八般医道精髓。建筑群依山势层层递进,暗合中医“升清降浊”之理,展现古人“天人合一”的营造智慧。
  走进慈济宫,宏伟的正殿内香烟袅袅升腾,如同一缕缕轻盈的丝带,缓缓向上飘动,仿佛在传递着信徒们的祈愿。宫中最负盛名的“四绝”尤显文化深意:正殿藻井的《灵兽献瑞图》,凤首龟身的神物象征医道贯通天地;康熙至光绪年间的七通重修碑记,以楷隶篆草记录着三十余次修缮史,堪称闽南建筑史的编年体文献;后山“心”字石以象形笔法将点画置于底部,警示医者“德为心本”;檐椽黑白画采用唐寅秘方,虫蚁不侵的特性暗合中药防蛀原理。这些匠心独运的设计,将医学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建筑语言。
  保生大帝的神像庄严地供奉其中,他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关怀与庇佑,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周围的信徒们,有的双手合十,虔诚地跪拜在地,额头轻触地面,口中念念有词,似在向神明倾诉着内心深处的渴望;有的则轻声地祈祷,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他们专注的神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强大力量,敬畏之情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身为医学从业者,当我们了解到保生大帝吴夲一生致力于医术研究,悬壶济世,以慈悲之心救治无数百姓,大家内心深受触动。回想起日常工作中,面对复杂病症时,我们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反复查阅资料、讨论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日夜坚守岗位,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哪怕身心俱疲也从未有过丝毫懈怠。这和保生大帝不畏艰难、钻研医术的精神是相通的。他在缺医少药、条件艰苦的年代,凭借对医学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跋山涉水为百姓治病救人,这种精神如同火炬,激励着我们在医学领域不断探索前行。
  庭院中古老的榕树,树干粗壮而斑驳,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枝叶繁茂得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遮天蔽日。我们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石凳有些微凉,却让人心生惬意。耳边传来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那声音轻柔而舒缓,宛如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曲;远处,悠扬的诵经声若隐若现,伴随着微风飘来,仿佛是从遥远的时空传来的梵音,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在这一瞬间,大家心中的疲惫与烦恼仿佛都被这轻柔的风、悦耳的声带走,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内心的一片宁静与平和。
天色渐暗,天边的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缓缓展开,橙红、金黄、淡紫等色彩相互交织,将整个青礁慈济宫染成了一片醉人的金黄。此时的慈济宫,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神秘而美丽。庙宇的轮廓在霞光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座梦幻中的宫殿,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我们缓缓地走出慈济宫,一步三回头,心中满是对这次经历的感慨与回味。
在参观完青椒慈济宫,了解保生大帝吴夲的生平后,我们深受触动。在医疗条件匮乏的北宋,他凭借一腔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刻苦钻研医术,翻山越岭采药,免费救治每一位患者。他的医德和医术,穿越千年历史,依旧熠熠生辉。
  身为医学生,吴夲的精神更是让我们产生强烈共鸣。日常工作中,我们面对复杂病症同样不敢懈怠,查阅资料、反复讨论,只为找到最佳治疗方案;日夜坚守岗位,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不放过任何细节。吴夲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认识到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心怀大爱的使命。这次青礁慈济宫之行,让我们在感受信仰力量和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在医学精神传承上找到了强烈的共鸣。这段经历将成为团队珍贵的回忆,如同明亮的灯塔,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珍惜当下,坚守医学信仰,为守护人们的健康不懈努力。
 
作者:中药小队 来源:厦门医学院药学院中药小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红心传承·红迹筑梦团队:党史铸魂乡村兴,轨交见证城市新
  • 医养康养旅养三养融合,博鳌乐城探路康养产业新未来
  • 红色基因筑基·匠心传承铸魂——四川农业大学学子红色文化实践之旅圆满落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