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一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感悟后,大二的暑假我又报名参加了四点半课堂新华书店分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也希望可以继续加强锻炼自己社会实践的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和提升。
在我最后的一个“暑假假期”里,我们团队一共7人代表湖北科技学院青辅学堂四点半课堂分队,前往咸宁市咸安区温泉街道温泉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新华书店给小朋友们进行为期14天的授课。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促进小朋友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我们志愿者既担任了小老师,同时也与小朋友们做了知心好朋友。
活动开展前期,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几位小伙伴利用期末考试空暇时间讨论课程安排,与实践地点的社区和书店负责人联系,了解小朋友的人数、上课地点、场所大小、时间安排等等,以及社区和书店所能提供的物资,根据实践活动的需要,准备相应的设备、工具、PPT课程制作以及其他相关物资。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分为了前期和后期,前后期小朋友人数不一样,上课地点也不一样,课程内容也不一样。活动主要是以“作业辅导+科普课堂+兴趣手工”的形式展开,前期我们的主题是“自然现象”,包括了奇妙的海洋世界、动物世界、自然现象、气象,我们带领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有意思的科学小实验,通过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科学现象,从而加深对相关科学原理的理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后期的课程更加有意思,主题是中国的“非遗传统文化”,包含了剪窗花、画脸谱、做漆扇、油纸伞DIY、发簪、树叶拓印六大主题,还开展了“美丽小天使”活动。通过学习非遗,促进小朋友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培养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今年的社会实践我上了2堂课,一节是“自然奇观”,一节是“剪窗花”。
第一堂课时候,因为许久没有给小朋友上课,距离大一的社会实践都有一年左右,所以上台讲课前还是有点紧张。不过看见小朋友们积极回答问题的时候,内心绷着的弦松了下来,看来之前备课和试讲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引领小朋友们探索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极光、发光的洞穴、粉红湖、火龙卷、蓝眼泪等自然奇观,感受科学的力量以及大自然的多样性,引导他们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观察世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小朋友们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而且我感受到很多小朋友知识面非常广泛,在他们热情的回应中,我也逐渐放下了紧张,沉浸的投入到课堂中。手工课的时候他们也十分认真,不过小朋友们也很激动,可以看得出来每个小朋友们都有不同的想法,多种多样、奇妙的鬼点子让我不禁想要与他们亲近,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兴趣爱好。在辅导作业时,我也发现一些小朋友脑袋转的快,很聪明,写作业的速度比我当年快多了;还有一些小朋友写作业安安静静,不懂得举手问老师,乖乖顺顺温温柔柔,看着很乖巧。
第二堂课“剪窗花”。在教小朋友们剪窗花的过程中我深知传统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感知到了教学过程中的挑战和乐趣。首先通过了一个谜语来引出教学主题“剪窗花”,并且向小朋友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窗花,让学生感受到窗花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同时,我们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折纸、画图、剪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剪窗花的乐趣,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发现教学的过程中也需特别的细心,有耐心,我们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只教了小朋友一个窗花图案,但是有大部分小朋友自己领悟,并通过折叠和设计创造了多彩多样的图案,最后的成果令老师们眼前一亮。通过学习剪窗花,小朋友们了解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次的剪窗花教学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志愿活动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以期更好地将传统艺术教育融入到现代教育中,让小朋友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担当。湖科青年学子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双手塑造美好,用行动传播爱心,结合各自专业所学知识和教学经验,把扩大课堂内容同深化课堂结构性改变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帮助社区儿童提高学习能力、丰富知识储备,搭建通往未来的知识桥梁,“志愿公益,我们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