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湖师三下乡熠熠光灿,塘埠向日葵朵朵花开”——“2024年七彩假期暑期支教活动”的心得

发布时间:2024-07-3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湖师三下乡熠熠光灿,塘埠向日葵朵朵花开”
——“2024年七彩假期暑期支教活动”的心得
□刘雅琦(城市与环境学院2303班)
       从乡镇希望小学走出来的我早早地在心里埋下了想要教书育人的种子。在湖师,我离我的目标越来越近了,也通过湖师的三下乡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支教。
       从面试开始我就有些忐忑,尽管我讲过几次课,但我还是有些迷茫,我能教给孩子们什么。我还是不能将自己与老师这个角色很好的挂钩,我感觉自己不过是一个大他们几岁的姐姐。成功通过面试加入了向日葵实践队我并没有镇定下来,“一、三、五、七”一个实践队,家校社三方联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七彩暑假的向日葵理念更是让我七上八下,我怕自己托大家的后腿。
      七月十二日,第一次到达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塘埠村,一条小溪静静的在村子里流淌,房屋错落,阡陌相通,玉米地与水稻田相得益彰,远远的有小山坡,低飞的鸟儿和天边的云霞共同形成一幅如诗的画卷。这让我不安的心得到了莫大的安慰,我激动得期待着后面半个月的支教,事实证明我确实不虚此行!
       为了课业辅导的精细化和管理的方便,队长将老师们都划分到了年级,我和刘博洋学长是负责二年级的。第一天见到他们时,我有点不知所措,二年级的孩子们都非常多动,我觉得我应该当一个“温柔”的老师,所以我刚开始一直哄着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位置上做作业,但似乎是劳而无功,我感觉很沮丧。我自知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但我却耐着性子笑着教了一整天,可是孩子们的作业本却进度极慢,讲知识时也无人回应,他们收获的知识更是屈指可数,再加上整个教室各个年级的孩子呆在一起,吵闹异常,让我的心很烦躁。
       就这样过去了三四天,我体会到了高中老师上课时无人举手的无力感,我感觉又憋屈又委屈,我有些笑不出来了。可奇怪的是刘博洋学长几乎不怎么笑,很严厉,但他的话他们似乎很受用,一时之间我有些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一个老师。我不再哄着他们了,自习课的时候有人做别的事情我就制止,讲话我就提醒,有不会的自己来问我,活动课我不再追着他们教,而是仔细展示,认真指导,一遍就过,不会再教。我原以为情况会越来越糟,但事情发生了转机,他们似乎越来越喜欢跟我互动。之前的我对他们极度包容,但现在他们做错了我会严厉批评他们,给他们讲道理,相反比我预想的效果要好,我感觉我似乎搞不懂这群孩子们。
       差不多到第十一天的时候,还有几天就快结束了,这天的温度格外的高,外面的花儿都晒蔫了,老师们也有些没精打采的,强撑着到达教室,果然教室没有往常吵闹,大多孩子都趴在桌子上,跟外面的小花儿一样,蔫蔫的。二年级的小朋友程诗涵可能因为太热的缘故一直静不下来,一会儿东倒西歪,一会儿抓耳挠腮。尽管我知道原因,但在几次温柔提醒无果后,我确实有些生气了,我将她批评了一顿,她灿烂的笑脸顿时皱成了一团,我虽然很心疼,但是我还是一脸严肃地看着她不情不愿地动着笔。看着她额边汗珠滚下,我把一边的A4纸折叠起来在手里慢慢给她扇风,几天的相处下来,我知道她比别的小孩子更怕热。两节课业辅导课终于结束了,但平时作为开心果的程诗涵似乎还是不太开心,她肯定还在生我的气,我想。上午的活动课快结束的时候,程诗涵突然问我:“老师,你热吗?”“我当然热啦。”“老师,你想吃冰糕吗?我下午给你带冰糕。”我有些惊讶,又有些开心,我很想吃,但我感冒了又是生理期,我只好说:“可是老师最近不能吃冰的。”没想到她开心地笑起来:“没事的,小刘老师,我还有一个没冰的碎冰冰!”我很高兴小朋友的关心与善意,那天中午的饭都似乎更好吃了,睡过午觉后我却把这事儿抛掷脑后了,我觉得她有这个心就好了,带不带来不重要。
       下午起床还在磨蹭的我,被工作群里面一袋冰糕的照片和一句“有小朋友带冰糕来了请老师们吃。”吓得从床上弹了起来。是程诗涵吗?怎么带了一袋,心里希望不是她,我不太知道怎么回报她人的善意,但又很期待是她,这种感觉很奇妙。到了教室,是的,她一脸灿烂但又略带抱歉地跟我说:“小刘老师,我没找到那一根,我还是怕你们热给你们带了冰糕,我给奶奶说了有多少个老师,她给我装的!”是呀,我是批评了她,但我是真心对待她,她会理解的,反而隐忍包容,有些适得其反了。
       我突然懂得了那句“不要说去做”,你说一千遍一万遍“我为了你好”,不如去做一遍,如这次的支教实践一样,无论是听话或是叛逆的孩子,他们都是有心的,真心去对待他们,他们会感受到,也会以真心来回报你。
在我的大学生涯里,很高兴有一次三下乡这样的经历,让我坚定了师范这条路,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的青春也有成为一束光熠熠生辉的时候。这个夏天,向日葵实践队在塘埠朵朵花开。
作者:刘雅琦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
  •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追“风”助农实践团队:乘“青春微风”之势,解锁乡村振兴
  • 六载深耕海洋,支教之光照亮乡村振兴方向
  • 承前人之薪火  扬中华之傩韵
  • 承前人之薪火 扬中华之傩韵
  • 在7月15日至7月18日,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非遗文化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傩在池州的影响和当地人民对傩的坚
  • 07-3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