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每一次’行动,走实中医药脚印”

发布时间:2024-07-3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以‘每一次’行动,走实中医药脚印”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7月15日—7月19日,重庆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医”路前行三下乡实践队前往以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涪陵区大顺镇,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涪陵区大顺镇为标杆,考察研究中医药发展的可行之路,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感受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快速步伐。

  以“一次义诊”传递中医药温情

  16日上午,“健康中国,医药传情”——重庆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与涪陵区中医院在涪陵区大顺镇开展党建联合义诊活动。在本次义诊中,专家们通过“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方法,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并运用“提插捻转”的针刺手法对村民们的病症进行有效缓解,诊治300余人次。同时,实践队员们也在用所学到的“燕青门特色手法”为肩颈痛,腰痛的村民们提供舒适的按摩服务,获得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以“一次访谈”追寻乡村振兴梦

  17日,实践队走进涪陵区大顺镇新兴村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新兴村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新兴村着眼于自身气候及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寻求与中医药企业进行合作,并最终建立起了“种植 加工 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该产业模式的形成不仅极大的解决了村民们的工作需求,同时大力推动了整个大顺镇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在这次访谈中,实践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抓住当地独有的人文,地理环境等优势,并积极谋求对外合作,不能只把“亮点”放在村里,要把振兴之路走出去。

  以“一次教学”共赴养生之约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魅力,在大顺镇广场上,实践队成员们带领村民们一起体验拥有800多年历史的传统健身功法——八段锦。实践队成员们身着太极服,动作轻柔舒展,一招一式都随“气”而动;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口诀,队员们将每一个动作步法、手形进行分解,现场教学,让村民们逐步掌握动作要领。这次“八段锦”教学,在给当地群众带去健康之余,还促进他们对中华传统瑰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和思考,让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种子在和美大顺生根发芽。

  以“一场宣讲”深化生命安全意识

  为了增强青少年守护生命安全健康意识,从小树立“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观念意识,17日下午,“医”路前行实践队在大顺镇社区开展了应急救护知识及实践活动,重点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包扎法等急救知识,并带领现场小朋友们一起进行实操练习。当小朋友们“身临其境”时,更能够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让理论之花在实践中绽放。

  以“一次体验”探寻中医药新发展

  18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天同仙草苑,实地调研当地中药材种植情况。实践队成员在天同仙草苑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边走边看,边问边听。天同仙草苑坚持采用“林下还原野生,种植顺应自然”的方式开展中医药种植,以黄精和灵芝的种植为主产业赛道。为了保障药材药性,天同仙草苑采用“分子水过滤系统”创造优良的药材生长环境,同时坚持“三年为胎 五年为药 六年为宝”的种植准则,并且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九蒸九晒九制”的药材加工方法,让药材药性最大化保留。实践队成员们在实地考察并与产业技术人员深度交流后总结出以“种植 加工 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是中医药发展的新尝试,在保障药材药性的前提下,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才不会让“中药真有疗效”的声音渐消渐息。

  青年学子唯有深入实践,才能深切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追逐新时代的梦想。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实践队员们深入基层与群众对话,深入一线与乡土对话,用自己的足迹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山河,在社会实践中激发出青年大学生解决真问题,创造真成果的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医药学子的青春誓言。

作者:王丹 冉琪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追“风”助农实践团队:乘“青春微风”之势,解锁乡村振兴
  • 六载深耕海洋,支教之光照亮乡村振兴方向
  • “以‘每一次’行动,走实中医药脚印”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