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法律传播新路径,唱响法律文化最强音——厦门大学廌在传播实践队暑期社会调研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法律在大众之间的发声和传播日益成为法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廌在传播实践队是厦门大学重点实践团队,全国“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活动入选团队。团队指导老师来自厦门大学法学院,在法律传播领域有深入研究;团队成员专业覆盖法学、新闻传播学。
2023年7月,廌在传播实践队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深圳、厦门、上海三地为中心,围绕“一院一所一企一园”主线,前往三地法院、律所、传媒企业、法治公园等地,深入学习东部沿海地区法律文化传播的先进经验,以法律文化传播调研为半径,以实地参访、线上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为画笔,画出一个“新时代法律文化传播圆”,促进法律传播优秀经验的交流互鉴,为更好地传播法律文化贡献一份厦大力量。
法治传播诚致远 改革创新善当先
法治宣传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专业的司法审判机构,人民法院肩负着把审判资源转化为普法教育资源,提升群众法治素养,推动法治社会风气良好发展的重要责任。2023年7月,廌在传播实践队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及厦门公安局展开调研。
1、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之上,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走在中国司法改革的前沿。经过常年的积累与实践,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传播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7月5日下午,实践队前往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调研。实践队员们观看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宣传片,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深圳中院的宪法墙、司法改革展厅、“鹏法说法”展板等场所,感受了深圳中院在法律传播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在随后的访谈环节,实践队员通过面对面座谈会的形式,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共关系处、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访谈,实践队员们深刻领悟到,以法院为平台的法律传播必须始终坚持保持谨慎的态度,以公正性、专业性、权威性为本色。深圳中院在恪守新闻纪律的基础之上,进行"两微一网一发布"的平台构建与归口管理,打造"信息中心"与"案例中心"的二元全媒体工作室,为新时代法律文化传播的路径探索提供了范本。
2、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有着悠久的法律文化传播历史和丰富的法律文化传播经验,早在1995年就曾创立《杨浦法苑》期刊,推进法律文化的传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杨浦区人民法院还成立了杨杨工作室,推出普法脱口秀动画等形式来进行普法宣传,是传播法律文化的重要阵地。
7月5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下称杨浦法院)展开调研。通过观看杨浦法院专题宣传片,队员们对杨浦法院的工作实践与成果有了初步了解。随后,实践队员们就杨浦法院近年来在法律传播与普法宣传上所做工作及其成效进行了提问与记录,法院受访者们耐心详尽地一一介绍与解答。
新闻中心法宣干部表示,在具体的法宣工作中,新闻中心主要以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会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热点、司法动态来选取不同的切入口,从策划选题到最终发布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宣传,通过聚焦“小案件”折射“大民生”。同时,在传播阵地上,立足微信公众号、法官工作室、法院博物馆等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在传播形式上,通过普法短视频、上海高院VR直播等多种媒介进行普法宣传,并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力求不断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文化、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司法公信。此次参访,实践队进一步了解了法院在法律传播中的模式特色与发展创新。
3、厦门市公安局
自2016年10月24日厦门市公安局新媒体中心正式建成使用,经过多年来的积累与实践,厦门市公安局新媒体中心已经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传播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7月21日上午,厦门大学廌在传播实践队的5名队员到达厦门市公安局新媒体中心展开调研。厦门市公安局新媒体中心作为现代警务机制建设、打造“互联网+现代警务”新模式的重要举措,在前进的道路上承担起自身在法律传播中的作用,向人民群众更好的展现人民公安的精神面貌。
在访谈环节,实践队员通过面对面座谈会的形式,与厦门市公安局新媒体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实践队员们围绕厦门市公安在法律传播中的定位、模式、手段、创新与困境等方面向工作人员发问。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与悉心解答,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厦门市公安在法律传播中所发挥的功能。
司法机关积极创新普法模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提升法治素养。
秉承公益之心 担当传播使命
律师事务所作为联系大众与法律之间的重要桥梁,在法律传播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廌在传播实践队前往北京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北京大成(厦门)律师事务所展开调研,通过参观律所和采访合伙人,队员们了解了律所及律师群体在法律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1、北京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
“无公益 不盈科”是盈科律师事务所成立至今一直践行的理念,“百万森林”、“蓝信封”和“习法·盈未来”等活动,既是其拥有的“公益的心”的展示,也是以公益为平台助力法律传播的生动体现。7月7日上午, 实践队员拜访了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进行实地调研。盈科深圳公益委主任陈文丁律师与公益委副主任耿协琪律师与实践队开展了座谈。
通过从法律文化传播中的公益活动和及律所相关制度支持两方面进行切入展开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律师和律所在法律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可从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知识传播,作为法律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律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公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帮助公众理解和应用法律;二是法治意识传递,律师可以通过法律案例、法律新闻、法律宣传等方式,促使公众关注法律问题,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三是法治文化培育,律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演讲培训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公正、公平、公开的法治文化,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亲历与参与法律改革、提供专业意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等方式,为法律文化的发展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法律文化传播之于律师是义务和使命的存在,法律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解决社会矛盾,法律文化传播正是其应有之义,乃至更高层次的要求”,是陈律师对自身法律传播责任的深刻理解。
“以公益为平台,以传播为使命”是实践队员们对盈科法律传播模式的理解,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深度参与园区普法、社区普法和校园普法等活动,以公益的方式传播着法律的魅力。
2、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
作为一家以“创新”“前沿”为特色的律所,上海星瀚律师所事务所擅长以多维度地进行法治传播。
7月6日上午,实践队前往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通过参观律所和采访合伙人,队员们了解了律所及律师群体在法律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访谈过程中,实践队员主要围绕传播途径、运营模式和传播意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访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的延伸。在参访结束后,实践队员们都深有感触,并对律师事务所在法律文化传播中的定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总结星瀚所法律文化传播经验的基础上,实践队员们也更加坚定了为法律文化传播事业的发展贡献厦大学子青春力量的决心与信念。
3、北京大成(厦门)律师事务所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2年,公益法律服务是律所品牌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大成(厦门)律师事务所通过这几年的公益法律服务建设,推出了“小蜗牛”“德法润家”“教育改变晋江”“教育改变安溪”等等公益项目,不仅增加了律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从全方位、多方面地推动了法律传播建设。7月25日上午,在
厦门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宇斌、法学院团委书记刘茜的带领下,廌在传播实践队部分队员前往北京大成(厦门)律师事务所开展调研访谈。
在郑溪欣主任与张颖芳副主任的陪同讲解下,我们沉浸感受了大成的律所文化、党建氛围,并了解到大成厦门分所在普法宣传、公益法律服务等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北京大成(厦门)律师表示律师在公益过程中的身份定位应当是
从帮助者到学习者,最后到同行者,类比于律师在法律文化传播的定位亦是如此。律师作为既有法律知识,又知晓维权渠道的职业群体,在法律文化传播中应当
起到统筹资源、建路搭桥的作用,一方面向上对接公权力机关等反馈途径,另一方面向下对接有需群众、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能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合力。
不论是法律文化传播还是法治理念传播,核心在于潜移默化与熏陶,每一份努力对于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有意义的。
专业性是律师群体在法律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关键。
学好用活新媒体 传播法治好声音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的生命力在于传播”,所以,必须解决如何正确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如何传播正确的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理念,才能真正地让法治成为国家的治理方式和公民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之中新媒体则至关重要。
1、广东法智融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法智融媒,作为诞生于广东佛山的全国首支法治传播师团队,致力于服务法律职业群体,传播繁荣法治文化,成为中国最可信赖的法治传播机构。7月6日下午,厦门大学廌在传播实践队深圳分队前往广东法智融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办公室开展专访交流。实践队员们与法智融媒创始人邵铭先生面对面进行访谈。
在与邵铭先生的访谈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法智融媒公司在法治传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在专业服务机构的组织发展两大方面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他指出,当现代法治的实施邂逅全新的传播环境,其共同要义都在于要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核心,所以针对不同圈层,不同受众,相应的法治传播方式也应有差异。
邵老师表示:“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首先仰赖于广大的法律职业群体。”由此,法智融媒自始自觉地将自己视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在法治传播过程中担任的是辅助者、服务者的角色。
2、上海律新社
上海律新社作为全国首家法律服务行业垂直媒体,通过直接对话CEO,了解传媒公司的法律传播模式与法律文化传播行业的发展趋势。律新社CEO就律新社成立初衷、所获成就、人才培养、挑战与机遇、未来规划等问题作了详尽地解答。律新社在法律服务业与法律传播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并获得显著成效。
法治不仅是作为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也是每个公民可以追求的生活方式。媒体企业在服务实践中,担起自身社会责任,坚持法治价值观,以现代法治系统理念,帮助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提升全民法商,引导公众逐渐由‘知法、学法、用法’,向‘守法、敬法、护法’转变!”
润物细无声 法治入民心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精神构成,传播法治文化对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和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意义重大,如何让民众更好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认识法治文化的独特之处是重中之重。
深圳民法公园融科普性、互动性、纪念性、生态性、游赏性于一体,坐落于深圳市地理几何中心龙华区的深圳民法公园,以“一环、一轴、一馆、四分区”景观格局,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向民众展示了民法典的具体内容与核心精神。公园内的民法博物馆作为我国首个以民法为主题的博物馆,全面地再现中国民法发展史,全方位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懈追求民法典梦想的历程。
闵行区民法典主题公园充分融合了民法典、法治等元素,以可听、可视、可感知、可体验为目标,突出民法典的法条、民法精神和原则的宣传,着力打造群众喜爱的打卡点,寓教于乐的同时又富有新意。
作为浦东新区开展法治宣传、弘扬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浦东新区法治主题园设有法治主题标志区、法治长廊展示区、法治文艺演艺区、法治游戏区和法治思想教育区五大特色区域。公园以书法、园艺、游艺、雕塑、表演、展览等形式展现法治文化,融法律知识、法治精神、法治艺术于怡人的景色中,让人们在轻松惬意的环境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加强了普法宣传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在实践中队员们充分了解到“法治文化的传播,需要通过多样的形式切实的满足大众需求的法治文化,传播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使法治文化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我国法律文化传播正借助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大势加速前进,各类融媒体平台为其提供了便捷的发展加速器。社会各行各业都积极探索科技与业务新融合新业态,法律传播界内亦是如此。不论是政务司法机关,还是法律传媒企业,都应担负起符合业务逻辑、体现自我价值的社会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