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樊洁平、巨龙老师带领机电院共计8名同学组成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社会服务实践团于7月13日至7月16日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进行红军故事社会实践。

图为饭馆中照片墙 豆坤 拍摄
7月13日,一行人来到陇南市哈达铺站,刚下高铁,进了一家饭店,刚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印象古镇”满满的一面照片墙,上面全是红军战士和长征过程的照片,自然也少不了红军会师的场景,让我们极为震撼。快速的吃完了饭,规划了一下路线,便奔向了此行的目的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地处国道212线的交通要道上,南距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迭部腊子口70公里。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征程,先后到达哈达铺。在哈达铺得到了补给和休整。中央红军在哈达铺发现的《大公报》等国民党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红军根据地的重大讯息后,作出了将长征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大本营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使哈达铺成为改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成为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长征由此走向胜利。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成立于1978年9月。1985年10月,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馆名。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甘肃省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踏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带领4位共产党员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一时间心潮澎湃,巨龙老师带头再次宣誓,慷慨激昂,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也会像巨老师一样成为一名顶天立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再往里走一块玻璃地板下用沙土绘出全国长征路线并带有地标,不由得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中国军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实际上都是先辈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伟大成果。接着往里面走我们看到了灯光下的毛主席、跟着当地老百姓学做面食炊事兵、玉米棒子、辣椒、土豆等许多雕塑和油画。红二、四方面军渡过天险——腊子口后已经疲惫不堪,物资极其短缺,急需休整,到达哈达铺以后,此处物资充沛,正当老百姓气馁又要遭到不良政党的大肆剥削时,红军战士纪律严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并且帮助百姓扫除恶霸,红军在百姓群体中愈发受到爱戴,在下发“大家要食的好”后,红军战士以各个连队为伙食单位,割鸡杀鸭,屠猪宰鸭,而且请当地百姓一同吃,大家喜气洋洋,红军还在哈达铺、宕昌一带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还组织了4000多人的游击队,在红军的领导下搞宣传、斗恶霸,办粮草、在中街戏楼演戏、开会。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再现了红军时期的邮票、生活用品等。在纪念馆外还有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上面印着毛主席提出的“到陕北去”的历史性决策。

图为实践队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 豆坤 拍摄
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座落在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上,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罗开富在“党必须指挥枪”一文中称这条街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长街中有诸多哈达铺当地美食,比如:红军点心、红军凉粉、红军凉粉、红军馍馍等,巷子深处更是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哈达铺会议旧址” 、毛泽东张闻天住室。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那些熠熠生辉、充满力量的字眼——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严守党的纪律、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在今天的时代里同样值得坚持和发扬。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一种值得怀念于颂扬的精神,更是一面洗涤和净化心灵的“镜子”,教会每一个中国人如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真正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