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火燃晋原
北京科技大学晋原飞火非遗社会调查实践团在队长的带领下,在每个团队成员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下,从起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从不知所措到现在的硕果累累,晋原飞火用两周时间证明了社会实践的无限可能。
晋原飞火实践团一直牢牢把握“钢筋铁骨青年成长成才”这一中心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方法,利用互联网线上宣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现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困难,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立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贡献青年力量。
在采访活动中,我们选取的采访范围广阔,横跨北京市、长治市、太原市、黄冈市、晋城市,我们选择的采访对象也具有多样性,包括普通城市居民,大学生,中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者等,致力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程度进行最大方面的调研。团队成员于7月24日对山西省长治市的街头对过往路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得到了积极反映。在本次采访中,我们以路人自身状况为切入点,了解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风火流星的认知度及了解情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情况的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通民众之间如何传播等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必要因素。
8月1日,团队与风火流星第三代传承人韩金牛取得联系,并亲自与团队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古县城风火流星研究基地内进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访谈, 韩师傅对这次采访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访谈中韩师傅客观系统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关于风火流星的传承方式、风火流星的技艺手法、飞火流星的未来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最大困难等问题。在韩师傅的叙述中,我们深刻地了解到了近几年风火流星传承近几年得到了国家政策与社会民众方面的大力协助,也有不少仁人志士也在帮助去传承、去发扬。同时也有风火流星面临的诸多难题如:宣传力度不足导致的民众关注度不高;非遗传承阻力重重,急需相应文创进行宣传等。与此同时,韩师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当代非遗传承发展具有独特的见解,我们与之进行了深入探讨。之后,韩师傅拿着风火流星的练习道具让我们体验,并亲自教授我们技巧。在交谈学习中,全程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风火流星、学习风火流星。团队在线上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火流星的宣讲,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艺术。
在这些采访活动开始前,实践团成员们查阅大量资料,力求对调研项目及受访对象有一个初步了解,采访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既充分体现了当代非遗传承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力求与当地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通过这些采访活动,团队对部分乡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村庄教育现状等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获得了大量的视频、音频、文字资料,为后期的调研报告撰写做好准备。
团队注重对各种材料的整理与保存。在每天的采访结束后,团队派专人整理每天的采访材料,以音频、视频为基础形成文字文稿,进一步形成访谈合集。同时由技术组的同学对每日视频材料进行适当剪辑、添加字幕等后期处理工作,并截取发布视频推送,在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平台上发布,获得比较可观的阅读量。
宣传工作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实践开始以来,团队有专人负责经营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坚持至少每天发一篇推送,到目前为止,已发布微信推送11篇,视频推送若干,在bilibili直播进行线上宣讲两次,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街道办进行线下宣讲一次,获得可观的观看量、阅读量和点赞量。
团队在获得累累硕果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不足。比如,由于连绵的大雨,很多出行计划被迫延后,微电影的拍摄与风火流星的表演都在实践末期才完成。为了提高社会实践的整体效率,队长和副队长会在每日的工作例会上就前一天的每个实践环节做出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有目的地去改正,保证每日工作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提高团队整体效率。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这是社会实践给与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将来,我们将继续为传播风火流星,传播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相信,通过技术创新、合作交流、可持续发展和教育推广,非遗将在未来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白日成 来源:自著
- 寻访红色贵州,缅怀革命先烈
-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的重要指示。于8月4日至8月5日,兰州理工大学“一黔路行”实践队开启了一
- 09-13
- 飞火燃晋原
- 北京科技大学晋原飞火非遗社会调查实践团在“钢筋铁骨青年成长成才”这一中心主题的带领下,采取线上、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方法,利用
-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