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在头顶上的艺术品-维吾尔族花帽
每个季节都有它特别的芬芳,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在这个独一无二的暑期,2023年7月11日,塔里木大学“非遗薪火相传,美育沁润童心”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喀什古城及周围进行非遗文化的调研。2009年7月,维吾尔族花帽制作技艺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古城,我便被人们头顶上戴的花帽所吸引。花帽,维吾尔语叫“朵帕”,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走到一个卖花帽的奶奶身旁,问她有关花帽的知识。她说:“花帽的制作方法很独特,装饰性强。帽面分为四瓣,用灰色、蓝色、黑色、红色、紫色纯棉斜纹布做里,灯心绒或金丝绒作面,每瓣帽面上绣以对称呼应的精美纹样,然后将四瓣帽面以顶为中心缝合起来并衬好帽里,套在木制帽模上成型,最后镶上黑绒布边,便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花帽。其工艺分为丝线平绣、丝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十字花绣、钩花刺绣、扎绒刺绣以及刺、扎、串、盘综合绣等。图案纹样大都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花卉果实,有150多种,大致分为单独适合纹样(曼波尔花帽)、满地散花纹样(奇蔓花帽)、巴旦木纹样(巴旦姆花帽)、十字对称纹样等四类。”听完后,我被奶奶对于花帽的理解所感动。老一辈的手艺人热爱这一种艺术,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这件事情中去。图为景区花帽店奶奶为成员们讲解花帽的历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苏辰 供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地区的维吾尔人对佩戴花帽的认知相差很大,这种区别至21世纪也有所保留。天山以南区域的维吾尔人,多配戴黑色底面绣有巴旦姆图案的巴旦姆花帽。天山以北地区的维吾尔人多配戴朴素无华的黑色和紫色花帽。东疆吐善托盆地的维吾尔人则喜欢戴红、紫为底,上面绣有各种大花的鲜艳花帽。在维吾尔族,当姑娘、小伙子之间荫生爱意,彼此的感情达到高潮之际,有情的姑娘就会悄悄绣制一顶漂亮的小花帽赠给心上人,小伙子也会格外珍惜姑娘送予的花帽,深知姑娘爱恋着他。显然,在维吾尔人这里,花帽是爱情的象征,是择偶信物,用来赠给心上人,成为青年男女定情之物。
花帽凝结着真挚、深沉的情思内蕴着姑娘的精心劳动、对情人永念的感情,寄托着维吾尔人民对幸福和爱情的追求与向往,表达出情侣之间的意愿与思念。对维吾尔族来说,美好的姻缘始于花帽是有一定道理。每逢节日婚礼、歌舞盛会、走亲访友,维吾尔人都要以精巧漂亮的花帽装饰打扮自己,绚丽缤纷的花帽及民族服饰与各种民族礼仪相得益彰,越发显得与众不同,风格独特。在这些场合佩戴花帽,不仅是服饰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表示了对亲友的尊重。贵宾。一顶小小花帽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寄托着维吾尔族人民的厚谊,表达了维吾尔人民朴素纯真的美好的感情。花帽的图案纹样,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展现了维吾尔族生活十分重要的层面。
花帽上以花卉、草木装饰图案为主的特征,不仅在外观上使维吾尔人和大自然亲密与共、和谐相处,而且在内蕴上也无形地激发了维吾尔人神往自然、顺应自然并力图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精神追求。花帽在维吾尔民族充满智慧的加工制作中,创造了技艺和观念。不仅创造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且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和融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次的实践活动,我经历了很多,也感悟到了许多。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维吾尔族花帽。
作者:吴欣怡 来源:吴欣怡
- 外韵启蒙,语萃毓秀
-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后备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激发小学生对于外语学习的兴趣,增
- 09-10
- 戴在头顶上的艺术品-维吾尔族花帽
- 花帽的制作方法很独特,装饰性强。帽面分为四瓣,用灰色、蓝色、黑色、红色、紫色纯棉斜纹布做里,灯心绒或金丝绒作面,每瓣帽面上绣以
-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