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乡村振兴,爱的践行

发布时间:2023-08-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乡村振兴,爱的践行

多彩大学生网凉山8月26日电(通讯员 戴莹姿)在党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人民健康,保障人民健康是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升,艾滋病的传播范围变得宽泛,艾滋病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艾滋病根深蒂固,由于凉山地理位置偏远、教育资源稀缺、经济发展落后等条件以及当地少数民族方言、传统习俗和陈旧观念等因素,导致凉山彝族人民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且其生存空间和环境也更加恶劣。

  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爱的践行者队伍在2023年8月5日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对象是凉山彝族艾滋病患者,了解当地各个村政府向艾滋病人给予的救助以及非政府的支持,立足于乡村基层,深入调查凉山彝族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团队两人为一组,分别前往乡镇政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所、广大村民及艾滋病患者和家属五个地方走访调研,为今后构建凉山彝族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体系收集数据信息,总结现实困境并提出政策、路径建议,本次调研共持续5天采访共到当地7个县,100余个乡村,共访谈千余人次。

  在县政府,团队在相关负责人的引领下了解到当地的艾滋病防治情况以及宣传政策,如“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覆盖县乡数据、典型代表、防治工作任务分配等,以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展示当地村政府所做的工作。李主任还向团队讲述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目前这边的艾滋病患者对防艾政策和基本知识都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也很欢迎我们的村干部去家里走访。但是你们也知道,有些艾滋病患者对于这个事情很抵触,不论怎么样都不让我们帮助他,甚至还组织我帮助他的小孩……”。他给团队讲述着一个又一个艾滋病患者的故事,谈到依古(化名)家里时,激动的说他是村里第一个接受帮助的艾滋病患者,现在已经痊愈了;但是提到那措(化名)时,却频频摇头。

  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地的医生热情的接待了团队成员,向我们介绍当地艾滋病感染情况、艾滋病人治疗情况、抗病毒药物治愈现实状况、卫生医疗条件等。团队还针对村医进行了采访,采访中还提到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缺乏专业的心理医生,“我们没有专门的心理医生,主要是我们为他们疏导,当我们给他们发钱的时候,他们就高兴,有些被传播的患者在我们面前哭诉,我们就做一些思想转变,介绍一些艾滋病治疗和方式和正确认识。”,并向团队表示希望可以调派几名专业的心理医生来辅助工作。

  在社区工作中心,团队成员分别与村民、患者们进行访谈调研,了解社区艾滋病患者家庭情况、艾滋病患者就业、生活、入学现状、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等。村民从日常生活和见闻讲述了自身对艾滋病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认识情况,艾滋病患者的生活情况、社交状况以及大多数村民对艾滋病人的态度。

  在与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访谈中,团队成员首先询问了彝族艾滋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身份、教育水平等),了解他们患上艾滋病的方式以及时间,从接受度、熟悉度、了解度三个层面入手剖析当地政府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政策支持程度。团队还深入询问他们所接受的医疗支持,如艾滋病免费咨询和检查、母婴阻断、安全套发放、针具交换和免费健康体检等等,有没有医生会定期过来开导他们,关心他们,照顾他们;除了当地政府的救助外,是否接受过其他机构或者组织的帮助等问题。

 
   

团队与某个彝族艾滋病患者达西(化名)的采访中还提到一种传统的防艾手段——家支防艾会议。家支即家族支系,依据血缘关系而存在,对重视血缘和传统文化的彝族来说,家支是他们的立足之本。在改革开放后,因为毒品的肆虐,艾滋病传播速度加快,彝族的一些有远见的家支头人(即族长)“德古”或者“苏衣”(民间法官)认识到了防艾的重要性,并且在家支会议上进行宣传。“不过当地这种防艾手段比较少,仅仅存在于某些有知识的大家庭中。” 达西(化名)补充道。

  截止目前,凉山艾滋病科普知识知晓率已达95.75%,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85%,抗病毒用药比例达100%,治疗成功率达到95.48%,凉山艾滋病治疗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防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凉山彝族艾滋病患者仍面临着性传播上升迅速、患者流动性强、基层能力不足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通过团队大量的走访调查以及一对一的采访,对当地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针对性的从政府支持和非政府组织支持两个维度构建凉山彝族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前者分为经济支持、医疗支持、政策支持、行政支持,后者分为经济支持、医疗支持、信息支持、发展支持、心理支持。团队以此为基础进行归纳,并推导总结凉山彝族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现实困境,并以青年之力探寻优化路径。

  据悉,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加快,凉山的住房问题、种植问题和生活问题等正在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乡村振兴正当时,为改善艾滋病人的生存环境和医疗条件,当地颁布了《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条例》,切实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艾滋病防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方向,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百姓幸福安康、社会稳定和谐。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生态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大时代命题。社会支持对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条件和治理艾滋病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习近平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社会支持理论”,是建设高水平医疗乡村,健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方向,健全凉山彝族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保障体系,让每一位病人都能感受爱与温暖。

 
   

图为实践队在校门口合照(通讯员 戴莹姿 摄)

作者:戴莹姿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杭州师范大学:续“点灯”火种,传人间大爱
  •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赴永春之秋行,承文化促乡村振兴
  • 巢院学子三下乡:孝老敬老,爱暖空屋
  • 扬起青春风帆,驶向未来港湾——“扶光支教团”暑期社会实践
  • 乡村振兴,爱的践行
  • 乡村振兴,爱的践行
  •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迅速传播,党和国家已经逐渐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2022 年,党的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
  • 08-26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