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赴永春之秋行,承文化促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8-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了解文化赋能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探索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径,8月17日至20日,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赴泉州市永春县“永毅前行,不负韶华”实践队以“赴永春之秋行,承文化促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挖掘永春文化内涵,进行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本次赴泉州市永春县实践队开展了参观余光中文学馆、深入调研特色产业、科普讲座等活动。实践队深刻明白文化存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以及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更学习了如何将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青年朋友们更应该肩负起自身责任,传承和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文化立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余光中文学馆馆长认识到永春的煤炭产业日趋衰竭,亟待转型,但永春地处泉州母亲河晋江上游,工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发展文化旅游业成了必然的选择。于2010年开始就有了系统的设想:通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美学、乡愁诗情,联结两岸融合发展,推动两岸统一美好愿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永春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激活农业发展潜能,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改善,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图为实践队伍与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合照
 激活特色产业,开创振兴新局面
       永春县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独特的醋、香、麻粩、茶、瓷文化吸引着众人目光,成为永春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在融合传统底蕴与现代创新的驱动下,永春焕发着勃勃生机。实践队走访侨新老醋厂、彬达香业、顺记麻粩制作工厂,了解苏坑镇的茶瓷文化,亲历了永春创业创新之路,见证了乡村的脉动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探访当地传统制香厂
 感悟奉献精神,致敬伟大榜样
       为感受永春当地的英雄人物精神,实践队前往永春县介福乡林俊徳纪念展进行参观学习。在纪念展内我们看到了林俊德一生的经历,从艰难求学道路,再到隐姓埋名52年,最后在生命尽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林俊德的马兰精神“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值得我们一生去体会和学习,它是永春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我们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学习林俊徳纪念馆
用手触摸自然,用心感受科学
       为坚持“外引内育”,增强人才支撑,实践队于前往永春县生态文明人才驿站进行科学兴趣培养,通过科学小实验激发儿童科学兴趣,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主动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结构不优,建立育才机制,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提供后备力量。既推进了大学生课堂在人才驿站落地,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人才振兴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体现。
图为实践队员为小朋友们分发科学实验材料
       江流万里,绵延不绝;文脉悠远,与古为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永春应立足于文化内涵,紧紧抓住特色有根产业,加快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也应引进有关人才,助力产品研发,守正创新,因地制宜,在永春当前经济文化基础上,走出适合永春的道路。
 
指导老师:柯祥德
领队:赵晓明
成员:王佳楠、黄建鑫、陈志坤、鲁睿淇、周褀政、汤子怡、庞婉仪、夏敏鑫、杨珮孺
 
作者:赵晓明 王佳楠 黄建鑫 陈志坤 鲁睿淇 周褀政 汤子怡 庞婉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 参观新都烈士陵园,瞻仰先辈革命遗址,领悟红色精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