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育人,绿色昆明”——浙江农林大学赴昆明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总结报告
滇池,作为云南省的明珠,一直以其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蜚声中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郊,被誉为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滇池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自然爱好者。在过去几十年里,滇池遭受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加强滇池环境治理工作,并倡导居民与游客的积极参与,近日浙江农林大学赴昆明暑期社会实践团首先参观了滇池博物馆了解滇池的历史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知识基础,并在滇池海埂公园、海洪湿地公园等地进行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问卷调查及采访,为昆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滇池的环境问题主要源自人类活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滇池周边的工业排放、农业资源污染以及大量的游客活动都对滇池的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水中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减少、湖岸带退化等问题愈发突出。滇池博物馆作为滇池的历史见证者,向参观者展示了滇池的发展过程和变迁。7月30日早实践团成员到达了滇池博物馆,并邀请到博物馆的杨讲解员为实践团进行专业讲解。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以及亲眼所见的展馆陈列文物,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滇池在昆明城发展建设的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人为危害导致滇池水质污染严重,曾经的滇池水也曾清澈见底如今却是不复从前。现今滇池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巨大,需大众多措并举,助力发展做好滇池及周边生态建设。
杨讲解员还简要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近代以来滇池及周边环境的治理计划和措施,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保护滇池的行动,实践团成员也对她进行了深入采访。在询问到对于昆明城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何建议时,她回答到:“无论是滇池的环境治理或是整个昆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都需要引入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监测和管理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城市生态文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有责任参与其中,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应用,才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其见解与建议将会对实践团之后工作的开展有着深刻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和游客对滇池治理的要求和看法,实践团发起了问卷调查。调查涵盖了滇池的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的保护、周边旅游设施的发展、游客管理以及群众对昆明市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期许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滇池的环境状况需要得到改善,他们普遍关注水质污染和生态保护问题。此外,游客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包括增加滇池环保宣传力度、加强游客教育、完善游客服务设施等。
近几年在昆明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下,滇池环境治理工作也已取得一些进展,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和政策,加大了对滇池周边企业和居民的环境监管力度。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加强了滇池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在7月31日的采访工作中滇池附近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表示,在滇池治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已投入使用了可移动式藻水处理装置(藻车)、高压控藻船等治藻利器,并请到了专业化队伍、机械化打捞,这为滇池除藻工作带来了许多成效。然而,滇池的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可真正实现“生态育人,绿色昆明”的发展理念。
实践团在海埂公园等地的采访与问卷调查活动为滇池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相关部门表示,将认真研究调查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工作人员也将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使大家共同参与到滇池环境治理中来。并且其对实践团成员从理论知识出发,愿意 走到群众中去的行动力以及对宣传家乡生态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表达了赞扬。
滇池是市民共同的财富,昆明市也是大家需要共同守护的美丽家园。通过此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信滇池的环境治理工作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全市人民将共同为滇池的蓝天、碧水和绿岸而努力。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巢院学子三下乡:孝老敬老,爱暖空屋
- 《巢院学子三下乡:孝老敬老,爱暖空屋》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名大学生在暑假选择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关心和照顾空巢老人。通过参
-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