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悬壶基层 我们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3-08-0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了解基层医疗事业发展需要,探索特色发展道路,2023年7月,东南大学医学院“悬壶基层,知行一生”团队前往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开展社会实践。
       四个人,四个出发点,奔赴往同一个目的地,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夏天,为同一件事情发光发热。
       跟着巡诊医生的车去乡下,一路上是接地气的农村自建房,是大片绿油油的农田。路旁停着小型的农机,院内阴凉下能看到住户搬出小板凳坐着,纳凉聊天。耳边虽然是我听不懂的方言,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踏着略显坑洼的泥土地,伴着农村特有的牲口气息,我们走进翟庄村卫生室,走进村医生的健康课堂。一块简单的小黑板,一口地道的乡音,告诫着面前整齐坐着的乡亲们:“食物,一定要吃新鲜的。”眼前的这位村医生和我想象中的有些不同,黝黑的皮肤透露着农民的淳朴,身上套着的短袖白大褂又彰显着职业的神圣感。课堂 条件的简陋却不显得突兀,反而与他认真幽默的语言融合得恰到好处。

       课堂之后是我们小队的骨质疏松健康宣讲,许多乡亲们显然对我们这些陌生面孔十分好奇,听得也很专注。只是面对这么多质朴而年长的面孔,我却突然有些不知所措,原来我们预想的还远远不够。基层健康工作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与对象性,一方面,没有了方言的支撑,我们的宣讲似乎不能做到有效传递信息;另一方面,许多村民文化程度有限,我们制作的宣传册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好临时将讲稿进一步删减、修改,尽可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听众们讲述骨质疏松的危害与预防。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翟庄村的村民进行骨质疏松症宣讲。 朱佳琳 摄

       我们在这里,能说的、能做的都不多,但终究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乡亲们了解自己的健康,去感受村医生工作的日常与辛劳,去看基层医疗扎根在泥土里的面貌,去听群众们最真实的声音。
       我们看到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与宝贵:每逢巡诊,村卫生室里大都是坐满了人;我们看到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许多基层医生响应号召,主动承担起家庭医生的工作,为百姓的长期健康保驾护航;我们也看到乡亲们的热忱与善意:村医生热情友善的态度给予我们帮助,接受调研的老爷爷即使与我们沟通不畅,依旧会耐心地回应问题……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翟庄村挨家挨户走访调查。 朱佳琳 摄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地上散落的苞米皮,人们巧克力般的肤色,看到的是国家与人民最基本的样子,看到的是乡村生活中最真实、最基层的医疗。我们看到了课本外的世界,看到了象牙塔外的需求与差距,也看到了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短短几周的实践实在太过渺小,我们无法撼动城乡医疗之间的巨大差距,但我们在这次经历中了解了基层医疗的特点与局势,躬身调研了基层医疗的现状与困境,聆听了基层人民的需求与建议,用自己的知识与努力帮助乡亲们认识骨质疏松,也通过自己的实践窥探到医学的意义。备受大家尊重的,不仅有那些大城市的名医,还有小地方的村医。从某种意义上说,“到人民需要我的地方去”的勇气与魄力,才是我们新一代从医人应该不断培养、发扬的最高品质。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一份热、发一分光。点点萤火,也可以汇聚成人间星河……(通讯员 戚语、朱佳琳)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前往翟庄村巡诊的医生合影。 朱佳琳 供图

作者:戚语、朱佳琳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相逢雷州半岛,共度蝉鸣盛夏
  • 挥洒热泪,感受下乡美好
  • 夜半催人眠,梦里诉衷情
  • 下乡有我,约定前行
  • 骄阳似火,点燃青春火种
  • 承平凡之躯,传优良家风
  • 播撒爱的种子,收获爱的果实
  • 播撒爱的种子,收获爱的果实
  • 7月6日,我作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涟’心‘语’共,筑梦蓝田”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动身前往我们的实践地——湖南省娄底市涟
  • 08-07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