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人的美好意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是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实践的开展也必不可少。本着这样的想法,我参加了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伴着炎炎烈日,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那个翘首以盼的时刻就这样到来了。下车后,学校的领导、老师都十分地重视我们,向我们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虽然实践团彼此之间还不太熟,但实践的魅力也正在于此,结识不同的人,体验未知的事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紧张到松弛,从陌生到熟悉,当我回想起这十四天的点点滴滴,涌入脑海的是初到时的炎炎烈日,涌入脑海的是正午时突如其来的大雨,涌入脑海的是见面会上同学们丰富的才艺与羞涩的笑容,涌入脑海的是实践团成员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备课、磨课,只为带给当地学校的学生们最精彩的课堂,不辜负他们的支持与希望;涌入脑海的是我们向当地老师请教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的欣喜;涌入脑海的是当我紧张不安站在讲台上,却看到学生们一双双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的眼睛;涌入脑海的是学生们课上的积极举手发言,涌入脑海的是学生们从校门口走进教室时欢快的步伐和热情洋溢的笑容;涌入脑海的是学生们无限的精力;涌入脑海的是学生们认真的模样;涌入脑海的是学生们向我们分享零食的慷慨与大方;涌入脑海的是与实践团成员相处时的愉快与放松,涌入脑海的是领导与家长的肯定……情绪是可以感染他人的,其中快乐最是容易,这些时刻让我的心里向灌了蜜一样甜,我无比感激当时选择参加实践的自己。

图为学生们正在上手工课。(通讯员 袁姝睿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杨柳家访。(通讯员 曾皓夕 摄)
为期14天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一晃落下了帷幕,心中感慨和不舍并存。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天,我们上午正常上课,下午准备了欢送会。在课间,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十分认真地准备自己下午的节目,我突然间有一种“吾家孩子初长成之感”。真正等到下午表演时,看着他们把这些天的学习成果表现出来,我真的觉得很欣慰。肖智博、刘锦熠的绕口令和Apple歌,罗敏韬的魔术,“三一F5的歌曲与舞蹈表演,全体学生唱的红歌……表演结束时,就真的到了我们分别的时候。王艺翔写给所有成员的信,让我们都很动容,原来我们的辛苦与努力,都被小朋友看在眼里,此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辛苦也烟消云散。爱是可以被感受,同样爱也可以被传播。与最初只想锻炼自己的想法不同,我希望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村庄,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像鸟一样飞向那座山。

图为实践团与学生们合影。(通讯员 袁姝睿 摄)
坐在回程的车上,大巴车缓缓向前行驶,我把头探出车窗,看着渐渐模糊的三一学校。夏日燥热的风顽皮地弄乱我的头发,耳边是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上的蝉鸣,我知道如果还有机会参加实践,我一定会把握住机会,再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也更让我成长了很多,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愿以青春之我,助力乡村外语教育。
通讯员:杨柳
图:袁姝睿 曾皓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