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队三下乡丨航天工匠——无名英雄筑天梯

   8月19日是正式开始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五天。今天是我正式进行授课的第二次,所讲的题目是“航天工匠—无名英雄筑天梯”,本节课课程目标是以幕后的团队为核心,使学生关注并走近深藏功与名的护航团队,结合前三节课程,以航天事业—航天器——航天员(从宏观到微观)为暗线脉络,形成中国航天团队建造“天梯”的明线线索,选取关键性代表人物,了解人物事迹以及蕴含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航天事业中的“无名英雄”。在本节课中,我用打造、筑牢、守护航天天梯为主要环节,启发学生们从幕前英雄关注到幕后英雄,希望学生们能够有更久远的梦想。
   此节课中,学生们对幕后人物的事迹较为感兴趣,但由于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较少,相关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学生们课后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认识幕后英雄,方便进一步领悟他们的精神。在本节课的最后,回归梅州身边,以何质彬为例,希望学生挖掘身边航天人。
    在完成今日的授课后,随后是观影会,为保证课程的连贯性,我选取了《我和我的父辈之诗》,以徐立平为原型,讲述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航天人物,这个故事讲述了1969年,我国需要研制长征⼀号⽕箭、发射⾸颗⼈造卫星,章⼦怡饰演的是⼀位母亲,⼜是肩任航天事业的主要⼯作⼈员之⼀——⼀位⼥性⽕药雕刻师,为⽕箭发动机推进剂整形;她的丈夫是⽕箭发动机设计员。夫妻俩⼈为了⽕箭的发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次失败中,丈夫牺牲了,为了隐瞒孩⼦们⽗亲离开的事情,只能欺骗孩⼦爸爸在加班。每天回来都带着⼀篇⾃⼰写给孩⼦的诗,那是孩⼦的⽗亲约定了要给孩⼦的诗。终于孩⼦们还是识破了谎⾔的局⾯。她告诉孩⼦们:“孔明灯⾥放蜡烛,点燃之后会因为有⽓就慢慢飞上天空,你们的爸爸就是做这个有关的⼤事,但是⽐孔明灯还⼤的事业,可以飞上⽉球的⼤事业。”后来,孩⼦们终于也明⽩了⼤⼈的事情,⾃⼰也成为了⼀名宇航员。
    漫天黄沙、茫茫⼽壁,时代⽓息与历史质感扑⾯⽽来,迅速把观众带回了50多年前“长征⼀号”⽕箭发动机研制基地,电影细致⼊微地真实还原了四院航天⼈⽣活与⼯作的⼀隅。《诗》是⼀⾸写给中国航天⼈的诗、写给浩瀚宇宙的诗、写给中国电影的诗。学生通过观看该电影片段,描绘中国的航天⼯程背后的奋⽃和付出,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愿景。
 
时间:2022-08-26 作者:罗婉彤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摘星服务队 关注:
  • 走进社区实践,展现胡杨精神
  • 为了迎接日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尽早适应社会上的生活,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第在第十四昆玉市皮山
  • 08-26
  • 社区服务建友谊,民族团结一家亲
  • 七月,山河、信念、诗篇都显得格外宏伟;七月,树木、理想、未来都显得无比壮阔;七月,生命、万物、青春也显得那么蓬勃;迎着七月的盛
  • 08-26
  • 走近风筝文化,助力非遗传承
  •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为积极响应共青团号召,致力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022年8月25日,曲阜
  • 08-26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