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集成电路学院“传‘芯’觅智,集成梦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深入上海、无锡等地的产业一线,开展了一场融合专业学习、产业调研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社会实践之旅。团队紧密围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通过精心组织企业参访、校友深度访谈、产业实地调研与新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接下来,一起来“传‘芯’觅智,集成梦想”实践团队的成果分享。
实践内容企业夜话,传递产业声音团队成员前往上海思尔芯、通富微电子等知名企业,采访了多位集成电路产业的从业人员。围绕“感恩·怀念”主题,用镜头生动记录下产业初创与发展中的个人故事与时代记忆,包括 创业历程与技术突破,制作成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采访视频。这些视频不仅捕捉了从业人员们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期待,更生动展现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历程与新时代成就。
实践结束后,团队组织召开支部专题会议,精心安排了分享环节,让每位成员畅谈在企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同学们热烈交流实习体会、调研心得,例如讨论微电子产业的前沿趋势与实际挑战,进一步深化了对微电子产业的理解。会议中,大家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如何在实习中提升专业技能,从而增强了专业认同与使命担当,凝聚了支部成员的服务热情。

实践成员学习 原思铭摄

实践成员参观企业 原思铭摄
校企联合,洞察技术发展团队成员结合调研内容系统梳理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详细对比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等产业强国的技术路线与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集成电路与软件产业的战略目标,撰写了一份超过2000字的深度调研报告。报告涵盖技术先进性、产业链完整性、政策支持、人才储备等多个维度,不仅深入探讨了芯片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瓶颈,还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政策扶持等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发展建议,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实践感悟 团队成员深刻总结思考了此次校企联合实践的全过程,一致认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洞察之旅,更是一场精神与专业的双重洗礼。通过深入企业一线、参与深度访谈及撰写调研报告,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初创到腾飞的艰辛历程,更加坚定了投身产业、服务国家的决心。团队整体凝聚了强烈的专业使命感,纷纷表示要将实践所学转化为学习动力,积极参与校园创新项目,如模拟芯片设计竞赛和产学研合作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传‘芯’觅智,集成梦想”的初心,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张智睿
在亲身参与芯片行业的实践活动中,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产业前辈们面对诸如光刻技术精度不足、材料热稳定性差等关键技术瓶颈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精神。他们通过反复实验、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一次次克服难关,这不仅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驱动在芯片制造中的核心价值——它是推动技术突破、确保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动力,也让我体会到只有持续投入研发才能应对全球竞争的挑战。基于这些深刻启示,我更加明确了未来在芯片制造领域深耕的方向,决心专注于先进制程优化、国产材料替代等领域,通过系统性学习和实践,为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奕兴
此次深入晶圆制造厂的实践经历,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有了颠覆性的认知。在超净间内,目睹工程师们为提升良率,对每一道刻蚀、沉积工序进行纳米级的参数微调;在失效分析实验室,看到他们借助高倍电镜对单个晶体管缺陷进行长达数日的溯源排查。这种对极致精度的追求,使我深刻理解到芯片制造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我特别关注到国产设备在测量精度与稳定性上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这促使我决心投身半导体设备研发领域。未来我将聚焦于高精度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致力于通过算法优化与传感器技术创新,助力国产装备突破测量精度的“卡脖子”困境,让中国芯的制造基石更加坚实可靠
--王搏

实践成员合影 原思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