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碳惠飞网”团队走进南京低空科普研学教育基地
通讯员:陈妍,李明泽
低空经济是推动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赛道,而科普研学则是培育青少年创新思维、播撒科技种子的关键途径。南京低空科普研学教育基地作为融合低空科技展示与研学实践的重要平台,正致力于为青少年打开探索低空世界的大门。为深入调研低空科普教育现状、助力“双碳”理念与低空科技融合传播,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碳惠飞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近日走进该基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在基地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碳惠飞网”团队首先参观了低空科技展示区。从无人机的构造原理到低空飞行的安全保障体系,从传统航空技术到新能源驱动的低空交通工具,团队成员通过实物观察、动态演示及互动体验,系统了解了低空经济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尤其在“低碳低空交通”专题展区,团队重点调研了新能源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低碳装备的研发应用情况,详细记录了各类装备的能耗数据与减排效益,为后续探索“碳惠”机制与低空科技的结合点积累一手资料。

随后,团队深入研学实践课堂,与正在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群体展开互动。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以“低空飞行里的低碳秘密”为主题,设计了趣味科普小课堂:通过模拟飞行体验让青少年感受不同动力模式下的飞行差异,通过“低碳飞行方案设计”小组竞赛引导青少年思考如何在低空出行中减少碳排放。这种“体验+讲解+实践”的模式,不仅让青少年更直观地理解了低空科技与低碳理念,也让团队成员对低空科普教育的开展形式、内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此外,“碳惠飞网”团队还与基地负责人及科普教育工作者召开座谈会,围绕“低空科普教育如何融入‘双碳’目标”“青少年低空科技素养培养路径”“高校社会实践与基地科普资源联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上,团队成员分享了前期关于“碳惠”政策、低碳生活方式的调研成果,提出了将“碳积分”机制引入低空科普研学活动的初步设想——例如,为参与低碳主题研学项目、提出优秀低碳飞行创意的青少年发放“碳积分”,联动社会资源兑换环保文创或实践福利,以此激发青少年参与低碳行动的积极性。基地方对这一设想表示认可,并希望与团队进一步合作,共同开发融合“双碳”理念的低空科普研学课程。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碳惠飞网”团队实地掌握了南京低空科普研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更搭建了高校学术研究与基地科普实践联动的桥梁。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结合本次实践调研数据,进一步梳理低空科普教育与“双碳”传播的结合路径,形成实践报告与课程设计方案,为南京低空科普研学教育基地优化内容、创新形式提供参考,也为推动“双碳”理念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助力低空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