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建始县三里乡马坡村地处武陵山脉,立体地形特征显著,平均海拔700米,常年云雾缭绕。土壤以紫色砂壤和黄粘壤土为主,呈弱酸性且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天然优势。自清朝起,此地便形成茶叶种植传统,现有茶园3000余亩,“马坡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其产业发展路径需结合实地调研深入剖析。
如今,“马坡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承载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成为马坡村的金色名片,吸引着无数目光探寻其产业发展脉络。为深入了解马坡茶产业,我们深入走访茶叶种植户、销售商与茶叶工厂,试图揭开这一片茶叶背后的产业密码。
茶垄深耕:种植户的匠心坚守之道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雾,洒在马坡村层层叠叠的茶园时,茶农们已穿梭在茶树间,手指灵动地采摘着鲜嫩的茶芽。马坡村茶园中,茶农们延续着清晨采茶的传统。当地茶农马丽提到,富含硒元素的茶叶是马坡水土的馈赠,而这份馈赠的守护离不开生态种植理念——弃用化学肥料,采用有机肥培育土壤,通过害虫天敌、防虫网等生物防治技术保障茶叶纯净度。这种对“天然”的执着,既是对土地的敬畏,也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如今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的追求愈发强烈,马坡茶的生态属性正是其不可复制的竞争力,但如何让这份竞争力转化为更稳定的收益?

实践队伍在马坡村一茶园进行调研 贾子墨摄
前行之路并非坦途。近年来,极端天气愈发频繁,暴雨、干旱时常威胁茶园,导致茶叶减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采茶、管护人力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棘手难题。面对传统农业的脆弱性,茶农们在政府引导下,积极探索破局之道。部分茶农大胆尝试“茶园+旅游”融合模式,开放自家茶园,让游客亲身参与采茶、制茶,沉浸式感受茶文化魅力,不仅增加了额外收入,还让马坡茶品牌随着游客的口口相传,声名远扬,这种“在地化”的品牌传播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实践队伍队员陈盘思怡、王祺与农民进行交谈 祝顺煌摄
茶香致远:销售商的渠道突围之道
踏入马坡村的茶叶一条街,浓郁茶香扑面而来,茶商们的交谈声、询价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商业乐章。茶叶销售商,作为连接产地与市场的关键桥梁,正凭借敏锐商业嗅觉与创新思维,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闯出多元销售之路。建始县马坡玉峰茶叶销售公司崔老板介绍,茶商们从“依赖线下经销商”到“抖音、淘宝等平台直播带货”,销售半径从区域扩展至全国,这一转变印证了电商对农产品流通的重塑作用,其背后背后是农产品对接大市场的迫切需求。但直播带货并非终点,如何在流量红利褪去后保持竞争力?

实践队伍与建始县马坡玉峰茶业有限公司老板进行交谈 贾子墨摄
团队在调研时发现,在拓宽销路同时,销售商们深知“品牌赋能”的重要性。他们深挖马坡茶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将马坡茶的传奇故事融入品牌宣传,从茶种的引入到被皇帝赐名,为产品增添厚重文化色彩;精心设计具有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精美包装,提升产品辨识度与吸引力。让年轻消费群体不仅买茶,更买文化、买认同感。

马坡村生产的各类茶叶包装 王祺摄
但在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包装虽然精美,却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过度强调地域符号,却未清晰传递“富硒”“生态”等核心竞争优势,反映出品牌建设需要“内外兼修”,文化故事与产品内核特性相绑定,才能让消费者记住“马坡茶”不仅有历史,更有独特价值。
精工成茗:茶叶工厂的品质锻造之道
在马坡村的茶叶工厂内,机器轰鸣声奏响现代工业与传统工艺融合的交响曲。从鲜叶进厂到成品茶出厂,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品质追求。恩施州佰岩茶叶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展现了传统茶业的现代化转型。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既解决了手工制茶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也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规模化生产是品牌化的前提,但标准化不等于“失味”。自动化设备精准控制温度、时间等关键参数,是对“传统工艺精髓”的现代诠释——不是抛弃手工,而是用科技延续手工追求的“恰到好处”,让茶叶在适宜环境中完成蜕变,为品牌化发展筑牢根基。

实践队伍在恩施州佰岩茶叶有限公司进行参观 贾子墨摄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茶叶工厂深谙此道。他们紧跟市场潮流,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喜好,研发袋泡茶、冷萃茶等新型便捷产品,让喝茶变得时尚随性;与科研机构携手,深入挖掘马坡茶富硒等特性,开发富硒茶保健品,延伸产品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传承与创新制茶工艺,在保留传统手工制茶精髓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让马坡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也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这种创新能否持续,或许需要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链条,让科研机构的技术转化与市场需求同步,避免资源浪费。

实践队伍在恩施州佰岩茶叶有限公司与工作人员进行交谈 贾子墨摄
从种植户的辛勤耕耘,到销售商的市场开拓,再到茶叶工厂的技术革新,马坡村茶产业已构建起完整生态链条,也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利引擎。但产业发展永不止步,当前马坡茶仍面临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各环节协同效率需增强等挑战。展望未来,马坡村需整合各方资源,强化“三产联动”:种植端不仅提供原料,更可成为文旅场景;销售端不仅卖产品,更要收集消费数据反哺生产;工厂则需承担技术输出角色,指导小农户标准化种植。唯有让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共生体”,“马坡茶”才能真正从“地方名片”成长为“全国品牌”,让这片承载着希望的茶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续写更加辉煌的产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