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野实践队河南支队于2025年7月踏上河南南阳镇平县,开启了为期5日的乡村振兴调研之旅。从千年玉韵到锦鲤跃波,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我们探寻特色产业助力乡村经济的生动案例,我们用脚步丈量河南乡村的蜕变轨迹,我们见证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结出丰硕果实。
玉产业:千年雕琢,焕发新生
千年玉脉:南阳博物馆的文化寻根 实践队首站走进南阳博物馆,触摸玉的千年脉络。馆内珍藏的独山玉器以俏色巧雕技艺唤醒玉石灵性——《鱼香四品》将天然色泽化为栩栩如生的菜系,《清廉》摆件则以简练线条喻君子风骨。这些玉器不仅是中原文化的璀璨名片,更承载着“谦谦如玉”的处世哲学,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根基。从远古玉饰到现代文创,玉文化在非遗活态传承中延续着民族基因,让历史文脉成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匠心传承:玉神工坊的技艺新生 随后,我们走进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千余件玉雕佳作在玉神苑内熠熠生辉。璞石经匠心雕琢焕发新生,细微的敲击声仿佛在诉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刘晓波分享道:“玉雕超越技艺,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他推动校企合作培养百余名徒弟,破解人才短缺难题,让千年玉脉在40万镇平从业者手中生生不息。玉神工坊证明:传统技艺唯有扎根乡土、赋能于人,方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永恒薪火。
数字新章:玉器电商的振兴之路 随后,我们来到石佛寺中心广场地下市场与真玉天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见证玉产业的数字变革。市场内人声鼎沸,玉石交易如火如荼。档口间人潮穿梭,顾客俯身细品美玉,直播摊位前主播热情推介,线上线下交易同步迸发,尽显玉石交易的蓬勃生机。而在真玉天地的直播间里,邹经理为我们揭开了电商的赋能密码:“品质是信任的基石。”玉器电商链条中,前端严控玉料种色、中端专业主播讲解、后端高效物流闭环,玉器电商年交易额200亿元的数据,生动诠释了“键盘敲响琢玉声”的产业新生图景。电商浪潮让深山美玉跃入全球视野,正为玉文化产业铺就“文脉生金”的振兴之路!
渔产业:清波跃鲤,书写振兴诗篇
位于河南镇平的向寨村被誉为“中国锦鲤第一村”,7月3日上午,实践队走进了镇平县向寨村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聆听养鱼人的奋斗故事,探寻“锦鲤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注脚。
向寨村锦鲤产业的壮大,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可谓是锦鲤的“代言人”,他就是基地负责人李长彦。从创业之初缺乏经验和技术,初期投入损失殆尽,到学成归乡后当带领村民养殖高端锦鲤,致力于村民共同富裕。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走上了养鱼致富的道路,向寨村也逐渐发展成集养殖、销售、科研于一体的观赏鱼产业基地。如今,他所运营的基地年产值高达数亿元,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典范案例。
食品产业:穗香飘万里,科技铸丰年
食品产业是河南乡村振兴的现代化引擎。最后一站,实践队走进侯集镇丽波粮油农民合作社与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探寻“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案例。
走进侯集镇丽波粮油农民合作社,麦浪如绿色绒毯般铺展天际。合作社从零星起步到千亩规模,种植小麦等作物,带动了百余名社员增收。负责人姜波以合作社破解了“散户抗风险弱”的困局,同时引入智能化设备——河南国正科技的“水肥机器人”,可全自动调控灌溉,降低人力成本。姜波坚信“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的初心,让土地从传统农耕跃升为现代化农业基地,为农民提供了“有奔头”的产业路径。
而在想念食品产业园内,实践队参观了小麦加工生产的流程:自动化的生产线持续运转,小麦从清理杂质、研磨成粉,再到进一步加工成型、包装为成品面条等食品,多个环节均由机械设备完成,现场不见人影,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在监控屏幕上显示。生产线的精密高效,正体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战略。食品产业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不仅保障了“食安中国”的产业理念,更让乡村成为了“安居乐业”的家园。
产业赋能,共绘中原新画卷 五日的河南实践,短暂而深刻。玉产业的文脉传承、农渔产业的生态跃动、食品产业的科技革新,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河南模式”。正如南阳博物馆的玉魂匠心、长彦基地的锦鲤清波、合作社的千里麦田、想念车间的麦香流转,产业融合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照进现实。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河南必如独山玉般温润生辉,如锦鲤般跃向新程,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