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查湿地护生态,科普宣讲传绿意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水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河海大学溯源城乡汇碳科普小分队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围绕城市湿地生态价值挖掘与公众环保意识培育,开展千乡万村社会实践工作。
小分队双线并行:在科研层面,聚焦湿地碳汇功能,系统开展植被类型普查与固碳能力研究,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在科普层面,走进南京、金坛两地社区及暑托班,深入南京诚信小学与贵州学校,通过科普宣讲等多样化形式,引导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绿色实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注入青春动能。
探访七桥瓮,湿地记百芳

7月6日,河海大学溯源小分队赴南京七桥瓮湿地公园开展生态环境实地调研。队员们在现场细致观察与拍摄,积累植物照片上千张,并结合专业图鉴比对鉴定,最终成功识别并记录湿地植物近百种。并将实地资料整理编撰成《七桥瓮湿地公园植物名录》,为该公园生态资源建立档案。
针对湿地水环境,在相关专业成员指导下,小分队用便携仪器测定水体温度、酸碱度(导率)、浊度等五项关键指标,评估即时水质状况。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实现了对七桥瓮水质的定量化评估与变化趋势分析,并同步估算其水体固碳能力的演变。
空间维度上,小分队收集历史遥感影像,运用ArcGISPro目视解译,精准数字化水系形态,成功构建水系数字化地理数据库,动态记录其形态演变轨迹。此次调研综合多方面成果,为七桥瓮湿地公园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历史变迁提供了基于实证数据的全面评估框架。踏查所获数据,皆为理解与守护这片湿地筑牢了科学基础。
科普碳汇事,宣讲护生态
7月6日,带着七桥瓮湿地碳汇调研中的收获,河海大学溯源小分队走进夫子庙花木鱼虫市场,开展志愿科普宣讲,致力将“湿地碳汇”等生态前沿概念与国家“双碳”战略融入市民与游客心中。
活动伊始,小分队在市场入口处布置了“湿地碳汇”“碳达峰、碳中和”等内容的科普展板,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市民。队员们化身科普讲解员,以生活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湿地作为“碳汇明星”的原理及其在“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有机衔接宏观生态策略与微观植物功能,讲解获听众连连称赞。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队员们分散于市场之中,围绕新污染物的种类与危害进行讲解,并发放宣传手册20余本。他们从日常物品出发,直观阐述新污染物的来源与影响,使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整理展架与资料,内心充满成就感与责任感。科普宣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地球未来的真诚对话。此次夫子庙之行,将专业的“湿地碳汇”概念转化为民众可感可知的生态力量,也将“新污染物”的防控意识带入公众视野,汇聚成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江河。
社区科普行,童心护绿情
七月的阳光铺洒在江苏大地,一支来自河海大学的科普宣讲小分队穿梭于常州市金坛区与南京市江北新区的社区之间,将水、湿地与生态连结,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7月7日与10日,小分队先后走进金坛区东城街道电胜社区与汇贤社区,开启以“走进湿地王国——探访神奇的湿地植物”和“节约用水,与你同行”为主题的科普之旅。电胜社区的教室里,绿意盎然的植物标本、细腻生动的生态图景,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世界的窗口。队员们以问答引导孩子们探寻湿地——“什么是湿地?”“它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的‘绿肾’?”激起层层思考的涟漪。孩子们用废弃的瓶盖、彩色的毛线创作一幅幅稚拙却动人的画作;一旁的“激流勇进”游戏更让欢笑声与知识悄悄融合。
而在汇贤社区,队员们以“一滴水的旅行”讲解水在自然中的循环与演变。净水实验环节更将课堂推向高潮,孩子们模仿操作,将浊水滤清。那一刻,他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好奇,更有萌发的责任感——原来水如此来之不易,每一滴都值得珍惜。
相隔数十公里外,另一组故事在南京江北新区社区与外港社区同步书写。7月8日与9日,小分队以“水生态保护”为脉络,借长江真实案例开展水文启蒙。“长江正在面临什么?”“我们该如何守护她?”队员们用图片与故事,将生态议题化为生活追问。孩子们在互动中明白:节水护水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每一次行动。
在实践环节,江北新区社区的孩子们搭建简易净水装置,看着污水澄清,物理过滤的原理清晰可感;在外港社区,艺术与科学交融——孩子们用树叶、瓶盖在宣纸上作画,绘制绿色家园。一旁的水循环模型则模拟水从使用到净化的全程。他们即看见了水的旅程,又在创作中理解了人与水共生共美。
四日四社区,一场跨越城市的科普接力圆满收官。河海大学的小分队以专业和热情,将水利学科的深奥知识化为可感体验,架起社区与童年的桥梁。而这些微小瞬间——一次提问、一次过滤、一场游戏——早已如种子埋进土壤,静待破土而生,长成清流环绕的明天。
启迪科学心,播种生态梦
在6月12日,7月14日、15日、17日,小分队来到江苏省南京市诚信小学和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六小学开展科普宣讲。出发前,小分队充分准备。围绕课程设计开展了圆桌讨论,思考如何让水科学实验即生动有趣,互动充分,做到寓教于乐;怎么让孩子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此外,小分队还精心准备了相关的幻灯片与小礼品。
在南京诚信小学,小分队开展“守护长江,与你童行”科普课堂。鉴于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合的城市功能。课程采用“小分队成员讲解环保知识”+“同学们实践参与节水护水活动”的形式,既确保了知识的传递,又启迪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贵州六盘水小学,小分队开展“守地下清泉,护生命之源”、“走近湿地王国—探访神秘的湿地植物”和“墨韵绘清波,携手护江河”科普课堂。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占全省面积约61.9%。其岩石易溶蚀形成溶洞、暗河等储水空间,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小分队用趣味知识问答等方式带领小朋友们了解并保护地下水。
这次活动小分队收获颇丰,深切领悟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孩子们心中希望之火,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有更美好的未来。往后,小分队会带着这份责任继续前行,也希望更多的人的加入,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爱的温暖。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播、科学的探索,更是一堂深刻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小分队以湿地为卷、以行动为笔,在祖国大地上写下“青春与绿色同行”的生动注脚,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万里蹀躞,以梦为归。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展望未来,河海大学青年学子必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山川大地,将汗水洒遍绿水青山,以专业赋能实践,以奉献诠释担当,为实现“双碳”目标、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