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个月的“绿色先锋”校园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于6月30日正式收官。该活动由校环保协会牵头,通过“宣传+实践”双轨模式,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为建设低碳校园注入新活力。
“以前总分不清外卖盒该投哪个桶,现在看到志愿者举着‘可回收物’指示牌,就不会搞错了!”来自文学院的大二学生小李笑着说。自5月起,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绿色马甲的志愿者身影,他们用耐心讲解和示范,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活动负责人王同学介绍,团队不仅注重知识普及,更聚焦“落地效果”:“我们发现很多同学不是不愿意分类,而是不知道‘怎么分’。因此,我们把‘现场引导’和‘智能设备’结合,让分类过程更简单直观。”例如,新增的智能回收箱支持扫码投放,还能通过APP查询回收积分,吸引了不少学生参与。
后勤管理处张老师表示:“实践活动为校园环保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学生引导+智能设备’的模式常态化,让垃圾分类成为校园的长效机制。”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改善了校园环境,更培养了师生的责任意识。正如一位志愿者在心得中写道:“垃圾分类虽小,却是践行‘双碳’目标的第一步。愿我们都能成为绿色生活的践行者,让环保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