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推普进坦洲,实践助振兴——广州大学“普韵新村”突击队以“推普+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2025年7月5日至11日,在广州大学“基层逐梦”工作室主持人、指导老师林晓珊的带领下,一支由经济与统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学生组成的队伍——“普韵新村先锋队”,怀揣着服务乡村的初心,奔赴中山市坦洲镇联一村开展以“推普助坦洲,数字赋新能”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发展,以青春力量助力文化振兴。

  深入调研察民情,精准把脉谋发展
  伴随着出征仪式的举行,广州大学“普韵新村先锋队”正式启程。抵达后,团队立即与联一村团总支部书记黄结莹开展座谈会,对当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及人居环境进行初步了解和调查,并进一步开展实地调研和线下访谈,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普支教润童心,科普课堂启智慧
  在为期5天的“童心筑梦”支教夏令营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科普实验、普通话朗诵、红色教育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在生物科普板块,志愿者们设计了“植物王国探秘”系列课程。孩子们通过亲手种植绿豆,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全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原来种子需要水、空气和合适的温度才能发芽!”孩子们在观察日记中写道。在“认识身边的植物”课堂上,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采集各种树叶,用黏土捏制植物模型,通过触摸和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结构特点。
  地理科普课程同样妙趣横生。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绘制村庄地图,标注重要的地理标志和公共设施,培养孩子们的家园意识。在“小小气象员”活动中,孩子们用纸杯制作简易天气预报装置,学习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我知道怎么通过云彩预测天气了!”一位小朋友骄傲地展示自己的气象笔记。

  朗诵表演课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基础的发音训练到绕口令比赛,从自我介绍技巧到演讲礼仪指导,志愿者们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们提升普通话水平。特别设置了方言展示环节,让孩子们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也珍惜自己的方言文化。在结营汇报演出中,原本害羞的孩子们勇敢地站上舞台,用流利的普通话朗诵诗歌,让在场的家长们都惊喜不已。
  红色教育板块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通过《雷锋的故事》绘本共读、情景剧表演、“我身边的雷锋”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志愿者们将红色基因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们心中。“帮助别人真的很快乐!”一位参与“雷锋行动”实践的小朋友在日记中写道。
  
  环境整治美乡村,一河两岸树新风
  团队还将课堂延伸至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联一村村委带领志愿者们共同清理了200米河道,分类处理了2大袋垃圾,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此次活动共9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包括6名高校队员和3名本地青年志愿者。通过“环保小课堂”的宣讲,90%的孩子们熟练掌握垃圾分类技巧,并表示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这一行动得到了联一村村民的高度评价,称其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成果丰硕结硕果,乡村振兴谱新篇
  本次活动累计服务村民及儿童超500余人,发放推普宣传册100份。联一村团总支部书记黄结莹在活动总结时表示:“广州大学师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发展的理念和希望。这次活动为联一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合作机会。”
  “老师教我说好普通话,我以后要当主持人。”在中山市坦洲镇联一村支教夏令营的结营仪式上,10岁的小女孩婷婷用标准的普通话向志愿者们说道。这句稚嫩却充满自豪的话语,正是广州大学“普韵新村先锋队”暑期三下乡活动最生动的注脚。
  从校园到乡村,从理论到实践,广州大学“普韵新村先锋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实践总结推荐
  • 古法熬百载,下乡促传承
  • 赵家糁汤制作技艺作为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回族传承人赵培云的坚守与创新中实现了活态传承。赵培云完整保留了始于
  • 2025-08-2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