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潇疏鬼唱歌” 。这曾是血吸虫病在荆楚大地上肆虐的真实写照 。跨越70余载,湖北——这个曾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送瘟神”史诗 。从省级顶层设计到市级统筹推进,再到区级精准落实,一代代血防人以脚步丈量疫情,用智慧与汗水筑起生命防线。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清源正本祛虫疫,戮力同心赴康衢”实践队深度对话三级血防工作的核心人物:
湖北省血吸虫病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原副主任黄希宝研究员、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地所罗华堂所长,以及
武汉市江夏区血防所匡义波所长团队。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得以解码湖北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从“艰苦破局”到“走向消除”的“中国密码”。

图为黄希宝研究员照片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罗所长合影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匡所长合影
省级擘画:高屋建瓴的“湖北策略” “湖北的血防工作,核心挑战在于复杂的地理环境。”黄希宝研究员精准点出关键难题 。作为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水网密布,洲滩型和垸内水网型流行区并存,特别是垸内水网型钉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以上,治理难度极大 。
面对严峻形势,湖北省防治策略经历了科学演进。黄希宝研究员介绍,湖北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始终紧跟国家步伐,并结合省情持续创新:从早期的大规模环境改造、药物灭螺,到后期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每一步都凝聚着湖北血防人的智慧结晶 。
“以机代牛”、“洲滩禁牧”、“家畜圈养”和“改水改厕”,这些如今广为人知的举措,正是湖北从源头切断传播链的关键抓手。自2010年起,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推行农业机械化、淘汰耕牛,从根本上移除了血吸虫病的重要动物传染源 。这些系统性干预措施,助力湖北在过去十余年间实现了本地无新发感染病例的重大突破。
黄希宝研究员强调,面向未来,湖北血防工作的重心将聚焦能力储备、监测优化和质量提升:既要防止“疾病消除、队伍失能”的风险,又要强化覆盖人、畜、野生动物的立体监测体系,更要引入AI等新技术提升效率,确保防控成果的可持续性 。

图为实践队采访黄教授
市级攻坚:科技赋能的“武汉创新” “武汉的血防史,就是一部战略不断演进、方法持续创新的壮阔史诗。”即将于今年10月光荣退休的罗华堂所长,作为武汉血防事业的“当代掌舵人”,对此感慨万千 。他将自己毕业后的全部职业生涯奉献给了这项事业,见证了武汉市12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全部达到国家消除标准的辉煌历程。
罗所长介绍,武汉市在落实省级策略的基础上,更将科技创新作为“斩瘟神”的利剑 。近年来,武汉市疾控中心大力探索新技术应用:
(1)无人机精准灭螺:采用小型无人机搭载颗粒状药物,在广阔江滩地区实现精准喷洒,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还借助雨季增强了药物渗透效果,解决了传统人工喷洒难以覆盖的区域难题 。
(2)人工智能辅助查螺:积极探索和推广手机APP智能鉴别钉螺等技术,有效弥补基层人员螺种辨识能力不足的问题,让查螺工作更精准高效。
此外,武汉市还构建了“线上+线下”的立体宣教网络。通过“武汉疾控”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让“避免接触疫水”等核心防护知识深入人心 。罗所长坚信:“血防是场人民战争,当每个人都成为健康守护者,我们就筑起了最牢固的防线。”

图为实践队与罗所长访谈中
区级落实:扎根基层的“江夏智慧” 如果说省、市两级负责战略规划和创新突破,那么区级血防机构就是将蓝图付诸实践的“尖兵”。江夏区血防所所长匡义波及其团队的故事,正是基层血防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生动缩影 。
“90年代的江夏,病人数量多,医疗条件简陋,我们就是靠着最原始的粪检方法,人均一天检测300多份样本,没日没夜地干。”匡所长回忆起当年的艰辛,至今仍历历在目 。他笑称血防队员是“男人当超人用,女人当男人用”,在盛夏的芦苇地里,被蛇咬、中暑是家常便饭 。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诞生了无数源于实践的“土办法”“好办法”。匡所长团队独创的“红丝带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用红丝带标记有螺重点区域,结合GPS定位实现精准溯源,下次巡查时便能迅速锁定目标,极大提升了查螺效率 。这个“化繁为简”的创举,完美诠释了“技术是工具,贴合实际才是关键”的基层智慧 。
访谈中,匡所长还带来了多种血吸虫病模型教具,他说:“科普宣讲,百闻不如一见,要让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 这种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正是江夏区一步步能从重度疫区,实现疫情控制、传播控制直至传播阻断的关键所在 。

图为匡所长展示教具
致敬与传承:永不褪色的血防精神 从黄希宝研究员的战略远见,到罗华堂所长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再到匡义波所长团队的基层坚守,一条清晰脉络愈发鲜明:
党政领导、专家指导、基层执行、群众参与。这正是湖北省乃至全中国血防工作无往不胜的核心法宝。
访谈中,无论是黄希宝研究员提到的“群策群力、科学防治、甘于奉献、誓送瘟神”的新时期血防精神,还是罗华堂所长、匡义波所长口中一代代血防人的无私奉献,都让我们深受感动与鼓舞。
罗华堂所长即将离开他奉献了一生的工作岗位,但他和黄希宝研究员等无数血防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不仅是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的辉煌成就,更是“为守护人民健康而奋斗终身”的初心与使命。
结语 “以裘公之心,守护江河安澜;以裘公之志,斩断血吸虫病的世代之痛。” 这不仅是同济学子的誓言,更应是所有新一代公共卫生工作者的追求。我们实践队向黄希宝研究员、罗华堂所长、匡义波所长团队以及所有奋战在一线的血防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的付出和支持,我们定会铭记在心,总结传承。

图为实践队和匡所长一行人在裘法祖先生雕塑前合影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青年一代将以你们为榜样,为最终实现“天下无虫”的宏伟目标,为“健康中国”的壮丽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与指导老师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