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生新绿,庭院经济促振兴
2025年7月至8月,山东大学商学院永不“庭”歇调研团的足迹深入山东、河南、安徽、广西四省区的乡村院落,探寻一种“小而美”的产业发展模式——庭院经济如何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在山东,庭院经济已成为乡村振兴 “微引擎”,彰显出因地制宜的蓬勃活力。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庭院经济与莱阳梨、五龙鹅等特色资源深度绑定,为农户解决梨盆栽水肥调整、鹅舍通风防潮等实际难题,充分整合闲置庭院资源。青岛田横镇则依托沿海区位优势,发展出多元庭院经济形态。即墨特色庭院手工业走出 “文化 + 产业” 的特色路径,让鲁绣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放眼其他省份,庭院经济同样亮点纷呈。在广西大化县弄盆屯,村民们在房前屋后的“巴掌地”上精耕细作。蒙绍英家的养殖园里,土鸡踱步,半年收入近万元;邻家棚架上的南瓜、丝瓜既可自食,亦可售卖。政府精准施策,提供苗种、技术并对接销售,使这些“小经营”成为破解“地少路远”瓶颈的“大文章”。
转战河南台前县马楼镇,调研团看到了“微菌园”的蓬勃生命力。该镇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将复杂的种植技术“翻译”成“大火烧开、小火焖锅”的土办法,显著降低了老年农户的菌棒污染率。生产工序被细分为喷水、剪耳等“微任务”,让老人、妇女等“半劳力”能按小时灵活参与,将碎片时间转化为切实收入,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
安徽界首市田营镇的庭院经济则展现出“多元融合”的鲜明特色。作为工业强镇,当地形成了“工厂务工+庭院增收”的互补模式。伟盛彩陶公司将废弃校舍改造成工坊,聚集老手艺人制作非遗彩陶,使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从改善村容村貌的“小菜园”起步,当地逐步走向集约化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见证了庭院经济从 “方寸之地” 到 “增收乐园” 的蜕变。庭院经济深度挖掘闲置资源的潜在价值,是基于国情农情,能够有效连接千万小农户与乡村振兴大战略的韧性支点。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庭院经济研究,让这片“方寸之地”释放出更为强劲的振兴活力,以小产业撬动大发展。
实践总结推荐
- 方寸之地生新绿,庭院经济促振兴
- 2025年7月至8月,山东大学商学院永不“庭”歇调研团的足迹深入山东、河南、安徽、广西四省区的乡村院落,探寻一种“小而美”的产
-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