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徽韵岐黄共潮生—记新安书院歙县研学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张迎艳
       随着大巴车不断行进,我们远离了喧嚣,城市的高楼大厦渐次退潮,两岸被雾气笼罩着的青山映入我们的眼帘,渐行渐晰,直至车轮驶入歙县地界,白墙黛瓦间尽显徽派建筑的灵秀,江水粼粼中尽是岁月的流长,我们轻轻叩响这座孕育着新安医学土地的大门,开启了与传统医学的对话。
       一.郑氏喉科的药香时光
       进入郑氏西园喉科的木门,扑面而来阵阵药香,在这片药香中我们拜访了郑氏喉科第十二代传人郑公望先生。在郑老先生的诊室里我们看到桌上一列列摞起来的病例本,书架上一排排摆放着的中医书籍,墙上一张张张贴着的中医图谱尽显郑老先生医术的精妙。他教导我们学习中医之路固然艰辛但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轻言放弃,学习中医必然是有出路的。从郑老先生和我们分享其为癌症病人诊治的经历让我不禁深切感受到中医药的力量,几个疗程就让癌症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这不仅让我返程的路上仔细回想郑老所说“中医没有癌症”这一说法,也让我明白中医留给我们探索的空间还很大,留给我们中医学子的路途和方向还很宽阔。临床上有各种疑难杂症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这都是中医药可以发挥的地方,郑老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后辈需要担任起中医药发展的重任。
       除却超群的医术,令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郑老身上那崇高的医德,能够支撑一个医学世家代代传承,被一方百姓所铭记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医术,更是高尚的医德。他说不论病人来的多晚都需耐心接诊,如遇流浪乞讨者更是免费为其诊治,这种医德医风正是“大医精诚”的具象化。我们需从这种精神中进行反思,在我们的临床实习生活中是否端正自己的态度,是否做好医者的角色。
        郑老的谆谆教诲我们铭记于心,纵使未来中医学习道路艰辛且长,我们将努力秉承着郑老寄予的厚望,多读、多思、多问、多想,扎扎实实地跟随老师学习,练好稳当的“椅背功”。
        二.黄氏妇科的薪火相传
        午后,我们叩开黄氏妇科的门扉,第25代传人黄孝周先生虽已八旬高龄,却步伐稳健、声音洪亮,为我们理顺新安医学及黄氏妇科的传承发展脉络。黄老谈及新安医学时眼中熠熠生辉。在黄老的讲解中新安医学的发展史仿佛一缕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由于四面环山的地理优势,古新安地区少战乱,成为中原氏族南迁避乱的选择,人口增加带来医疗的需求,为新安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安医学形成于宋,程朱理学在徽州影响深远,“知医为孝”、“良医良相”等思想盛行,使得大批儒生从医,为新安医学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新安医学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徽商兴起,经济繁荣,为新安医学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使新安医学随着徽商的足迹传播的更广。
        黄氏妇科人才济济,为新安医学的传承与推广作出很大的贡献,为当地一方百姓所称颂。26代薪火相传间,以仁心作舟,传承新安医学“固本培元”之精髓,又独辟妇科调理之蹊径。黄老赠予我们学医八字箴言“挚爱、勤奋、虚心、求精”,我们将时刻铭记衷心热爱着中医这条道路。
        三.博物馆里的文明对话
        第三天我们跟随讲解员进入徽州博物馆进行参观,青灰色的马头墙与雕花门楼将我们引入千年徽韵的时空。馆内青砖铺地,象征着徽州的文物一一陈列,我们就此展开时空的对话。汉代“云纹五柱器”如远古的WiFi信号引发未解的猜想;唐代大铜镜见证了中原士族南迁的历史;纸砚笔墨刻画出了一道道徽州画卷;雕花门廊间尽显是无数工匠精湛技艺的打磨,墨香与木香交织间,仿佛触摸到了徽州人“仁心仁术”的温度。
        返程中我们我们不禁回味满是徽韵的歙县,一条新安江养育着一方水土,一脉新安医学守护着万家灯火。在这次行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徽文化的魅力和当地百姓生活的慢节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中医氛围,我们见证了一群坚守中医传承的医家,他们的医术医德不仅浸润当地百姓,更是推动了新安医学传承发展。在学习和坚守中医的道路上不能失掉本心,要像这些老先生们一样保持着对中医的赤诚之心,道阻且长,我们将砥砺前行。
实践总结推荐
  • 千年运河润扬州 商脉赓续谱新篇
  • 2025年7月,江南大学商学院“志青春・与国同行”运河织金实践团在分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王璁、辅导员徐宇辰的带领下,一行
  • 2025-08-1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