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运河水,千年不息,滋养着沿岸的土地与文明。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杭州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运河文化焕新的篇章。江南大学商学院“运河织金”实践团此行,正是为了触摸这条古老水道的脉搏,解读其赋能当代发展的密码。
活化新生:古运河畔的非标商业试验 抵达杭州的首日,实践团成员便沉浸于运河畔的文旅开发现场。在杭州运河集团文旅公司,负责人鲁琮琦带领同学们实地踏勘,并阐释了运河保护与活化的核心理念。“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遗址改造”的链条,是盘活运河基因的关键。大兜路、小河直街等历史街区,正悄然进行着一场“非标商业”的试验。鲁琮琦介绍,招商不只面向连锁品牌,更青睐那些深谙运河文化、渴望打造独特空间的主理人。在这里,空间形态、场景营造、业态组合都跳脱传统框架,力求为访客解锁独特体验,让古老河道焕发消费与文化交融的新生机。站在拱宸桥头远眺,历史水脉与现代生活场景和谐共生,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这股活化创新的力量。
创新脉动:运河精神浇灌企业沃土 运河所孕育的开放与创新精神,深深根植于沿岸企业的成长基因。翌日上午,实践团探访了从杭州本土崛起的乳业企业——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江南大学商学院校友、供应链负责人戴志倩分享了企业的破局之道。她坦言,初创期面临同质化竞争时,是运河“汇聚资源、打破边界”的开放思维点亮了前路。“运河贯通南北,我们则致力于连接牧场与消费者。”戴志倩解释道。由此诞生的“认养”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让消费者深度参与从奶牛养育到牛奶配送的全过程,并与运河沿线科研力量紧密合作提升品质,成功开辟了市场新蓝海。
当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先锋——宇树科技。公司创始人在交流中感慨,杭州运河畔“敢为人先、勇于试错”的浓厚氛围,是企业创新火种得以燎原的沃土。“当年运河突破地理阻隔,靠的是勇气;今天攀登科技高峰,同样需要这份无畏。”创始人表示。宇树科技不仅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前沿技术合作,更巧妙地将运河“流动”、“连接”的文化意象融入产品设计,例如在机器人交互中嵌入运河历史讲述功能,让冰冷的科技成为温暖的文化使者。
溯源问道:博物馆里的传承密码 为了探寻运河创新精神的源流,实践团的最后一站设在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漫步“工商文明”展区,从古代商贾的漕运票据、近代工厂的运河印记,到当代企业的文创衍生品,历史的卷轴徐徐展开,清晰勾勒出运河开放创新意识绵延千年的传承脉络。“运河是一条纽带,连接地理,更连接着古今的创新灵魂。”讲解员的阐释深深触动了实践团成员。成员们领悟到,无论是乳业模式的革新,还是机器人技术的飞跃,其内核都是运河千年积淀的开放与创新基因在当代的生动演绎。
紧凑而深入的调研,为“运河织金”实践团揭开了运河文化与现代产业共生共荣的鲜活图景。从文旅街区的创意新生,到企业核心模式的破茧成蝶;从历史遗产的活化再生,到前沿科技的文化赋能,杭州的实践处处彰显着运河精神的磅礴伟力。带着杭州的启示,实践团成员将深入对比运河沿线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质与企业创新路径,努力梳理运河文化赋能发展的多元模式,以期在持续的探索与思考中,深化此次社会实践的价值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