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工商基因脉动千年 江南学子运河畔解码无锡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来源:江南大学运河织金实践团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千年水流不息,滋养着独特的工商血脉。作为大运河全线唯一历史上穿城而过的城市,无锡的“龟背壳”形古运河,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重要摇篮。江南大学商学院“运河织金”实践团此行,旨在触摸这条水脉跳动的工商脉搏,探寻其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溯源寻踪:史料里的工商密码      
      实践团首先叩开了历史研究的大门。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刘大禹教授为成员们廓清脉络:“无锡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运河城市的核心特质。”刘大禹教授以“运河穿城”这一独特地理优势为钥,解读无锡的工商基因:当苏杭借运河发展消费时,无锡已依托水道构建起工业体系,棉花、面粉的流转催生了近代工商业版图。
      在孙冶方基金会无锡办事处理事张建清老师的引导下,泛黄的清代“锡丰堆栈单”诉说着粮商凭仓单贷款的金融智慧,厚重的1948年《无锡工商大集》名录册承载着往昔的繁荣。这些历史的碎片,在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里汇聚成清晰的脉络。成员们驻足于荣氏家族的经营账本前,凝视业勤纱厂遗留的老式纺织机器,细阅近代粮行与运河码头关联的运输单据,历史的厚重感与张建清老师分享的档案细节交织,无声地传递着运河赋予的“敢闯敢试”精神。从古代的“物流+金融”雏形到近代的机器轰鸣,运河馈赠无锡的,远不止运输之便。
焕新脉动:实践中的运河新生
      历史的基因,正在当下的无锡续写新篇。实践团走进扎根无锡的本土企业双欢电气。企业负责人坦言,从创业初期依托运河降低物流成本,到如今布局全国市场,“便利交通催生的开拓意识”早已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运河带来的不仅是地理优势,更是一种面向更广阔天地的视野。
      与无锡市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座谈,则聚焦于“让运河文化‘活’起来”的实践。城投负责人以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古运河夜游项目为例:“我们将荣氏家族旧址、业勤纱厂、储业公所等承载工商记忆的文保点串联成线,通过灯光艺术和沉浸式讲解,生动还原‘实业救国’的历史画卷。”这条融入工商记忆的夜游线路,已成为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连接当代消费的典范,让尘封的历史在流光溢彩中焕发新生。
青年传声:运河故事的跨界对话
      实践团成员还积极扮演文化桥梁的角色。在与“锦绣江苏”项目外国友人的互动中,成员们化身讲解员,用青年视角讲述米仓因运河聚粮的往事,汉白玉长廊随文旅焕彩的新貌,储业公所借创新续写的故事。这些根植于运河工商文化的无锡记忆,在轻松活泼的跨国交流中流淌,如同运河水本身,承载着城市的工业精神,向世界传递中国运河千年商脉的独特魅力。
      从故纸堆中的商业智慧到现代企业的开拓实践,从沉睡文保点到焕新文旅线,江南大学商学院“运河织金”实践团的无锡之行,是一次对运河工商文脉的深度溯源,更是一场“理论认知”与“在地实践”的生动对话。成员们在史料中触摸智慧,在企业里感受传承,在文旅场景中见证新生,深刻体悟到运河与无锡这座城市共生共荣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
实践总结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