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感悟:让红色文物在青春讲述中焕发生机
在习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殷切嘱托里,我读懂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最厚重的意义--不仅是触摸历史,更是让红色基因在当代青年手中传承。
“苏行·传递新四军文物之声”实践团成员分赴盐城、南京、无锡等地,寻着文献档案的指引,在江苏境内红色基地开启了探寻之旅。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里,那面弹痕累累的战旗让铁军精神有了“具象模样”;南京档案馆中,战士留给母亲的绝笔信,字里行间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滚烫初心。与“小红灵”实践团的交流,更让我顿悟文物活化不必囿于陈列,情景剧可以演绎书信里的家国情怀,VR技术能重现步枪见证的战场瞬间。
实践团成员秉承“用好革命文物,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的宗旨,把实践中收集的材料进行整合转化,将老兵轻抚破军装的温情、修复师对待锈迹的虔诚,都化作宣传册上的文字、社区宣讲时的案例。我们用笔墨为石碑撰写新解,用线条串联设计红色路线,用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在公众号推文中展示着“什么是信仰”。
这场实践让我明白,红色传承从不是孤举。深夜改稿时的相互打气,走访途中的默契分工,让学科界线在服务中消融。当社区老人握着我们的手说“这些故事该让娃娃们知道”,当学弟学妹在公众号留言“想沿着你们的路线走一遍”,我忽然懂得:所谓成长就是把书本里的“责任担当”,活成脚下的路,手中的笔,心中的光。
如今,那些文物仍静静陈列,但它们的故事已随着我们的脚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因为我们坚信,新时代青年与红色历史的对话,终将在为民服务的实践里,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作者:辅欣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古韵寻踪访高腔,传承印记入心房
- 暑假期间,我们开展了松阳高腔主题社会实践,探寻这一“戏曲活化石”的传承脉络。松阳高腔始于明代,融合地方杂剧与外来声腔
- 2025-07-27
- 淮安行记
- 这篇深情的《淮安行记》,不仅仅是一次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的行程记录,更是一次穿越时空、与伟人灵魂对话的精神洗礼。文章以细腻的
- 2025-07-27
- 溱湖行思
- 《溱湖行思》以细腻感性的笔触,记录了一次深入江苏泰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社会实践之旅。文章始于初夏清晨满怀期待的出发,生动
- 2025-07-27
- 科技赋能下的桂林非遗,古韵新辉入画来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遗码韵”实践团于7月9日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深入桂林市非遗体验馆、非遗保护中心、鲁家村、龙胜各族自
-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