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古韵寻踪访高腔,传承印记入心房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这个暑假,我参与了以松阳高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一场探寻古老声韵的文化之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阳高腔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这次实践让我对这一“戏曲活化石”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据当地传承人介绍,松阳高腔起源于明代,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松阳地方杂剧与昆腔等外来声腔的精华,于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走向鼎盛。作为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它保留了戏曲的原始风貌,曲调优美且样式质朴,其唱腔采用曲牌连缀体,演唱时句式和词格可灵活变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2006年,松阳高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份荣誉更凸显了它的文化价值。
  实践中,我们走访了松阳高腔传承中心,了解了传承人是如何带徒授艺的。老艺人们一招一式的严谨教学,年轻学员们认真学习的态度,都让我们深受触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走访时,一生致力于高腔传承的老爷爷说:“唱了一辈子高腔,就怕这调子断在我们手里。你们年轻人愿意学,我把压箱底的绝活都教喽!”这一语道出了老一辈传承人对松阳高腔延续的深切期盼,也让我们感受到非遗传承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坚守。
  为深入了解年轻群体对这一传统艺术的认知与接受度,我们还通过实地发放问卷展开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当地青年仅听说过松阳高腔的名称,能准确说出其历史渊源或艺术特点的不足20%,主动表示愿意深入了解或学习的比例也较低。当地政府为保护这一文化遗产,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设立专项保护经费,推动"松阳高腔进校园",还与高校合作开展剧本、曲牌的抢救整理工作,这些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希望。
  不过,松阳高腔的传承仍面临挑战。结合问卷结果与走访观察,我们发现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兴趣逐渐减弱,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也较为突出。如何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创新发展,让古老声韵适应现代生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和传承它们是每个人的责任。松阳高腔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在于传承人们坚守的文化精神。未来,我会继续关注非遗保护,尽己所能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些古老声韵的永恒魅力。
作者:沈彦希 来源:社会调研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古韵寻踪访高腔,传承印记入心房
  • 暑假期间,我们开展了松阳高腔主题社会实践,探寻这一“戏曲活化石”的传承脉络。松阳高腔始于明代,融合地方杂剧与外来声腔
  • 2025-07-27
  • 淮安行记
  • 这篇深情的《淮安行记》,不仅仅是一次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的行程记录,更是一次穿越时空、与伟人灵魂对话的精神洗礼。文章以细腻的
  • 2025-07-27
  • 溱湖行思
  • 《溱湖行思》以细腻感性的笔触,记录了一次深入江苏泰州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社会实践之旅。文章始于初夏清晨满怀期待的出发,生动
  • 2025-07-27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