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与青山对谈,与青春同行 ——红扬实践队“两山”理念调研心得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与青山对谈,与青春同行
——红扬实践队“两山”理念调研心得
    当盛夏的蝉鸣与调研问卷的翻动声交织,我看着反馈的数据信息,忽然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超越课本的理解。在这个夏天,跟着红扬实践队开展“绿色中国,你我共同守护”的调研,听同龄人用真诚的话语讲述他们的环保认知与实践,我才真正触摸到理论落地的温度,也看清了青年在环保行动中的责任坐标。
    调研初期,我们团队用一周时间打磨问卷框架。我们想知道,同龄人眼里的“绿水青山”是什么模样?他们心中的“金山银山”又承载着怎样的向往?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走到街头,回收的四千多份问卷里,不仅代表着升高的数据,更有着每一个填写者自己的体会。
    访谈时,一位从未参与过环保活动的同学轻声说:“我觉得环保是很重要的事,但总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小事,改变不了什么。”这句话让我愣了很久。原来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行动的不是不认同,而是一种“微小无力感”。就像我们总觉得星星之火难以燎原,却忘了每片星火都有自己的光芒,当无数微光汇聚,便能照亮前行的路。
    但微光之外,行动壁垒触目惊心。“想做却不知如何有效做”是最突出的困境。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行动反馈缺失”。学生普遍认同“两山”理念重要性,但仅有少部分参与过系统性环保实践。“环保行动像‘隐形付出’,垃圾分类没有效果反馈,植树看不到长期收益,很难坚持。”这让我顿悟,改善环境不仅要研究治理技术,更要设计“生态效益可视化”机制——就像给环保行动装个“进度条”,让每份努力都被看见。
    调研收官时,我在宿舍里整理数据,窗外的梧桐叶在风中轻摇。这场调研给我的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专业认知的重构。从前觉得“两山”理念是宏观政策,如今发现它藏在每个大学生的垃圾桶里、购物袋中;从前专注于如何将处理技术更优化的思考,如今明白技术落地的前提,是让更多人理解“为何治污”比“如何治污”更重要。
    作为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我忽然懂得了自己的责任。我们或许不能立刻改变世界,但可以做理念的传播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更多人明白“绿水青山”的珍贵;可以做行动的示范者,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成生活里的环保实践;更可以做温暖的陪伴者,用鼓励和支持让更多人在环保路上不孤单。就像环保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同行。
   “绿水青山”的守护,需要我们用真诚去理解,用热情去行动,用坚持去传承。这场调研让我明白,每个青年都是绿色中国的建设者,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未来的青山绿水添砖加瓦。而我们与“两山”理念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环保的路上坚定前行,让青春在绿色的守护中绽放更美的光彩。

 
作者:李景怡 来源:社会调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