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江苏扬州宝应县正以色彩为笔、以农房为布,谱写着新时代的乡村华章!依托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牵头建设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宝应县“农绘振兴•乡见未来”乡村振兴彩绘大赛现正火热进行中,为荷乡宝应注入青春色彩与振兴动能。
大赛紧扣“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生活富”核心主题,旨在实现高校艺术创造力与宝应乡土文化的深度融合。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学院、智慧农业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青年学子,与宝应本土艺术爱好者组成六支参赛队伍,分两批次奔赴宝应5个镇(区)、9个特色村庄,在12面农房墙体上挥洒创意,用斑斓色彩讲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图1 团队成员彩绘照片 李亚轩通讯员摄
烈日下执笔 白墙间生花
生命科学学院“除草减药,绿色生态”实践团在安宜镇贾桥村,以宝应标志性的荷花、白鹳和丰饶的稻麦田为核心元素,描绘出一幅自然生态与农业发展和谐共生的画卷,寓意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繁荣的共生共荣,为建设“和美贾桥”增添艺术注脚。
园艺学院“秾心绘锦绣,彩墨传香韵”团队在龚陈村,精心设计了新颖独特、互动性强的可打卡墙绘方案。队员们仅用两天就完成了一幅墙面的绘制,其作品迅速成为村中亮点,吸引村民纷纷驻足称赞,为乡村环境美化与文化氛围提升注入鲜活力量。
智慧农业学院团队则分赴军师村与西荡村。在军师村,他们巧妙融合当地蓬勃发展的葡萄种植产业与荷乡风貌进行创作,并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在西荡村,他们紧扣“荷韵水乡”主题,突出荷藕产业与生态旅游特色,创作前积极听取村干部意见,力求作品深度契合村庄灵魂。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丹青染乡韵,生态绘长廊”宝应生态彩绘实践团赴徐庄村和郑和村。在徐庄村,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描绘现代化厂房等展现产业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图景,并融入AI直播带货场景以描绘乡村新经济,点缀荷花呼应荷乡风貌,绘制产业兴、生活美、科技强的现代乡村蓝图。在郑河村,聚焦农耕文化根基,刻画省级非遗“郑河干糕”的制作技艺与传承,描绘秀丽田园风光与丰收场景,展现农民的满足和乡村生机。

图2 部分彩绘成果照片 李亚轩通讯员摄
严苛选佳作 赋能绘乡村
为确保大赛评选兼具专业高度与乡土温度,主办方采用了创新的“专家评审+大众评审”双轨机制。专业评审团由县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团委及乡村振兴工作队专家组成,评分占比70%,重点聚焦作品的美观度、主题契合度、技术完成度及与乡村环境的融合效果。大众评审占比30%,由网络公开投票(通过宝应融媒体公众号进行)和村民代表评分构成,确保作品不仅具备艺术价值,更能真正服务乡村、打动乡邻。
大赛设立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及优秀奖若干,所有获奖团队将获颁荣誉证书及相应奖励。评选过程坚持公平公正,严禁刷票,最终结果将综合评审意见公示产生。
实践砺真知 青年识乡愁
深入宝应的实践经历,成为参赛学子们弥足珍贵的社会课堂和心灵洗礼。“炎炎夏日,每一笔都是艺术与乡村碰撞的火花,更是团队坚持的印记。”生命科学学院吴彦霖在探访荷园与荷藕基地后感叹,“目睹‘一粒藕’到‘千般品’的产业链,感受村民朴实的笑容,我们触摸到了乡村振兴背后的民生温度。此行是用色彩装点乡土,用脚步丈量发展,用行动诠释青年责任。”
“骄阳下的汗水、爷爷奶奶们的声声夸赞、村支部的热情款待,都是独特体验。”园艺学院吕淑娟深情回忆,“颜料或会褪色,但这些记忆终将如静水流深,在脑海中与乡野一样地久天长。”
智慧农业学院张明轩则视其为“一场鲜活的成长课”:“田间地头的泥土香、农户朴实的话语,让课本理论有了温度。看着参与的项目落地生根,才真切明白‘实践出真知’的分量。”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李亚轩感慨道:“一新古对照,一锐厚交融。徐庄厂房直播显产业新锐,郑和村非遗丰收承古韵厚脉。两股力量在乡野交织同鸣,让我们真切触摸到振兴中的产业文脉交相辉映的蓬勃生机。”
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已在荷乡大地绚丽绽放。每一笔彩绘,都是青年学子献给乡村振兴的炽热宣言和坚实足迹。随着第一批次作品的落成,活动一期圆满收官,但这更是充满希望的崭新起点。宝应县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文创活动扎根乡村沃土,让艺术真正成为激活乡土、凝聚人心的纽带。
我们期待这些斑斓画卷唤醒更多乡村自信,引动“凤还巢”;更诚邀天下青年才俊,再执画笔,共赴荷乡之约,续写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壮丽新篇!

图3 团队合照 李亚轩通讯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