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5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赴湖北省科技术馆暑期实践队在辅导员田昌聪、讲师李敏带领下,开展'耕读路上·科技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岗位服务、科普讲解等形式,累计服务游客超5.6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500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华农精神。
每天清晨,在科技馆的数字化闸机口,队员们熟练操作智能检票系统,高效完成扫码验票、人流引导等工作,确保入场秩序井然有序。"您好,请出示您的门票""从这边进,祝您参观愉快!"——这些温馨的提示语此起彼伏。遇到技术操作有困难的老年游客时,队员们总是主动上前,手把手指导手机预约功能的使用,耐心解答各类技术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为民"的服务理念。
入口检票时实践队的队员进行引导。 曹嘉欣 供图
服务台前,队员们承担着"中枢神经"的任务。无论是指路答疑,还是紧急寻人,他们都能迅速应对、妥善处理。一张图纸、一本手册、一段广播,都是他们工作的得力助手。"您好,这边可以盖章进行二次进馆。"队员们每天要重复上百次这样的提示。面对游客对隐形章的疑惑,他们总是耐心解释:"这个印章采用了特殊荧光材料,肉眼看不见,但在紫外灯下会显现。就像一个小小的科技魔术,既方便您再次入馆,又能保障票务安全。" 小小隐形章里藏着大科技。队员们常常通过这个不起眼的细节,向游客们科普光学原理:"您看,这就是荧光材料的奇妙之处—平时隐形,遇到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就会'现身'。"很多小朋友在了解原理后,都兴奋地要再看一次这个科技魔法。
实践队成员为需要二次进馆的游客盖章。 梁嘉怡 供图
影院区域,面对场次密集、人流涌动的情况,志愿者们从容应对,组织排队、引导入场、提醒安全,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每一场沉浸式科影体验都井然有序。科技馆的影院为游客带来难忘体验,巨幕、特效、沉浸式空中影院让科学知识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在讲解中一次次感受到科学世界的瑰丽和生命演化的奇妙。
实践队队员为观众检票。 于如意 供图
儿童展厅是孩子们最爱的天地。海洋球池、乐高积木搭建区、水流动力装置让小朋友们在玩耍中学习科学知识。队员们在这里不仅是秩序维护员,更是安全守护者。他们提醒家长看护孩子,引导小朋友有序体验展项。在不倒翁里,身临其境地体会不倒翁的奥秘;镜子迷宫中,在实像和虚像的交错间,摸索着前行的道路;蜂巢里,孩子们在仿蜂巢的游乐场中嬉戏。
科技展厅内,志愿者们走近各类互动项目,协助游客理解展品原理。科学风暴厅被梦幻的宇宙氛围包围,星球元素满满,带领游客探秘宇宙起源、天体运行的奥秘。信息技术厅见证着信息技术从无到有的飞跃,让游客感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魅力。数理世界厅通过趣味互动装置,把晦涩的公式定理变成好玩的游戏。交通与能源厅展示着汽车飞机轮船的发展历程,让游客了解能源变革。机器人踢足球大赛、自主搭建纸飞机等活动,让小朋友们小游戏中叩开未知世界的大门。
在科技与志愿的交汇处,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学子们用专业与热情搭建起科学与大众的桥梁。短短七天的社会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馆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连接科学与民生的殿堂。在这里,他们感受着前沿科技的震撼,收获着服务他人的幸福,也被孩子们眼中闪耀的好奇光芒深深触动。
这场"耕读路上·科技筑梦"的实践之旅,让年轻学子们真正读懂了"科技为民"的深刻内涵。这次实践让队员们意识到,好的科技工作者既要精通技术,更要懂得传递技术的温度。这段难忘的经历,必将指引着他们在未来科技报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通讯员: 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