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籽聚菱塘”民族团结实践团赴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在京杭大运河滋养的高邮湖西畔,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民族团结明珠——高邮市菱塘回族乡。从元朝“回回湾”的炊烟,到四次捧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光,这里的故事,恰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7月6日——7月9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籽聚菱塘”民族团结实践团积极响应党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号召,奔赴这片文化交融、产业兴旺的热土,当高铁掠过青山、划过高邮湖的波光,一场关于文化交融、智慧兴乡的实践之旅,就此启程。
  一、心心相印:在互动中读懂“团结密码”
  (一)文化地标里的千年回响
  一座建筑,如何承载跨越千年的民族交融史?一句标语,又如何诠释新时代的共同繁荣路?民族文化宫内,以时间为轴的展陈令人震撼:从改革开放初期全乡GDP不足千万元,到如今电线电缆等特色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80亿元;从仅有1所村小到建成“教育共同体”——每一组数据、每一件实物,都是“惠民政策”的精准滴灌,展厅墙上的标语,不是口号,是看得见的变迁。


在乔登江院士事迹展览馆内,一张泛黄的“两弹”试验现场照片直击人心。这位从菱塘走出的“核司令”在罗布泊风沙中为核武器事业奉献一生,85岁高龄仍义务讲述国防故事。展柜里磨损的算尺、折皱的笔记,让团队成员真切理解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国家需要”四个字,早刻进了菱塘人的血脉里。


  (二)产业振兴中的责任担当
  在参观光明电缆企业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强调:“电缆产品关乎国计民生,质量把控必须坚持‘零容忍’。”这份社会责任感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这家企业里,既有对产品质量的铁腕把控,也有对少数民族习俗的温柔尊重——食堂特设清真窗口,车间里的文化墙写着“各民族员工都是一家人”。更暖的是“三年人才计划”:青年员工的职业路径图挂在公告栏上,为青年员工勾勒出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此次交流不仅让团队成员感受到现代企业的管理智慧与创新思维,更让他们深刻体悟到民族团结在产业发展中的深层赋能。


  (三)乡村治理中的创新智慧
  清真村党支部书记在带领团队参观党史馆与特色议事厅时介绍:“让每块地发挥最大作用,是乡村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灵活流转闲置土地、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清真村走出了一条资源高效利用之路。而“圆桌议事”“五老议事”等治理模式,更让村民在基层自治中成为主角——“小圆桌”撬动“大治理”,回汉共商发展大计的场景,正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动诠释。这里的“治理密码”很简单:你一言我一语,把“各民族的事”变成“大家的事”。


  (四)市井巷陌中的烟火气息
  实践团走进街巷,倾听菱塘居民的生活心声。回汉通婚家庭在饮食习俗中彼此尊重,尽显文化包容的深度;民族广场上的节庆民俗活动,传递着“共庆佳节”的融融暖意;邻里间守望相助、闲话家常的温情场景,处处涌动着回汉群众的深厚情谊。这寻常烟火中的点滴,恰是“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动写照,绘就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底色。


  二、薪火相传:让文化根脉在青春中接力
  (一)课堂方寸间的文脉滋养
  在菱塘回民实验小学,团队成员为三年级孩子们讲述“六朝古都的历史故事”。趣味讲解与互动问答中,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化作生动图景:孩子们触摸历史轨迹、发表所思所感,在轻松氛围中亲近传统文化。这场支教不仅让历史文化在孩童心中生根,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践行了“以知促情、以情促行”的育人理念。

  (二)博物馆藏里的同心回响
  行程最后,团队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浮雕与电子屏勾勒出运河壮阔的脉络、文物背后藏着的古人智慧,都诉说着一个道理:大运河不只是水的流淌,更是文明的牵手,不仅搭载着沿岸生计,更融合着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就像菱塘的回汉群众,在共饮一湖水的岁月里,早就成了“一家人”。这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运河精神,恰似菱塘回族乡发展的文化底色。


  三、青春答卷:于实践行动中绘就团结新篇
  四天实践中,“籽聚菱塘”民族团结实践团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背景,通过走访调研、结对访谈、志愿服务等形式,从历史渊源、特色产业、乡村治理、运河文化等维度,深度解码了菱塘回族乡在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中的治理实效。从民族文化宫的历史溯源,到光明电缆的产业坚守;从清真村的创新治理,到大运河博物馆的文化共鸣,每一步足迹都见证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我们看到了民族团结如何成为发展的‘金钥匙’,也明白了青年肩上的责任。”团队成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如今,这些“材子”带着菱塘的故事返程,而这份关于“石榴籽”如何相拥的答案,终将变成他们脚下的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征程上,续写属于青春的篇章。
作者:蔡卓奕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籽聚菱塘”民族团结实践团赴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青志安茗小队暑期实践总结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