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带着使命,奔赴实践场6月26日—27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岐黄青年在路上”科普实践团怀揣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忱与传承使命,前往了合肥市锦繁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三河镇北街社区,开展了以“中医药文化科普与传承”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整个实践中,指导老师的话总是萦绕在队员们的耳畔,“这次实践,是一个让中医药文化走出课本、走出校园,在乡野地头、社区街道落地生根的契机”。队员们都明确方向,怀揣着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期待用所学知识,为中医药文化科普添砖加瓦。
种植基地:见证中医药产业活力实践团初至锦繁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便见到大片金丝皇菊田在眼前铺展开来。合作社负责人向实践团队员们介绍了药材的种植流程、生长特性以及乡村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特点。
在合作社的“古城黄金菊直播间”里,队员们尝试直播带货,向网友介绍金丝皇菊的药用价值与饮用功效。这也让队员们意识到,中医药乡村产业正在借助现代电商平台焕发生机,而作为中医药学子,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优质中医药产品,助力产业发展。

在种植田地里,队员们近距离观察植株,学习辨别特征、养护知识。亲身触摸这些中药材,比起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更能让人理解中医药的“根”。这也让队员们明白,向大众科普中医药,不能只讲理论,要结合实际,让大家看到中医药从田间到应用的完整链条,才能真正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社区科普:让中医药融入生活次日,实践团来到三河镇北街社区。在社区活动室内,居民们热情参与。实践团队员为社区居民,讲解中医药的历史发展,科普中医药养生知识,从日常茶饮的功效,到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养生建议,把晦涩的中医药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小贴士。看到居民们认真倾听、频频点头,队员们明白,这些知识正走进他们心里。

在中医药文化技艺体验区,实践团队员为一位大伯进行穴位推拿。大伯起初有些紧张,随着手法推进,他逐渐放松,结束后还竖起大拇指夸赞。这小小的认可,让大家都感受到中医药传统技艺的魅力,也坚定了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决心。在香囊制作环节,居民们在队员们的指导下,挑选药材、亲手制作。看着他们拿着装满中医药材的香囊,脸上洋溢着好奇与欣喜,队员们明白,这种沉浸式体验,能让中医药文化更直观地被大众接受,让“治未病”的理念融入日常健康守护。
街头问卷:倾听大众声音午餐后,小雨纷纷,实践团队员们走上三河镇北街街道,开展中医药认知与健康需求问卷调研。在问卷调研过程中,居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中医药文化都是通过口口相传,这些内容真的能有用吗?顿时,队员们明白了,中医药文化的科普是必不可少的。其间,队员们也收到了很多其他反馈,但最终总结下来就是——中医药文化科普,要贴合大众需求,才能更有实效;中医药文化科普,是每位中医药学子的必修的实践之一。
回首:科普是传承的桥梁回顾实践历程,从药田见证中医药产业活力,到社区让中医药融入生活,再到街头倾听大众声音,每一步都让队员们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科普的重要性。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现代社会,仍有许多人对其了解有限。科普,就是连接中医药文化与大众的桥梁。通过科普,我们能让大众看到中医药从种植到应用的全流程,感受中医药传统技艺的魅力,理解中医药“治未病”的健康理念,进而认同、传承中医药文化。
作为实践队员,作为中医药学子,这次实践也让大家明白,中医药文化科普任重道远,但也充满意义。未来,愿继续投身其中,把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让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的智慧,让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