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为非遗传承架一座"数字桥"

发布时间:2025-03-0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渔歌赫音,皮韵传承"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圆满完成赫哲非遗文化调研与文旅创新实践。这支由理工科学生组成的队伍,将信息技术融入文化传承,为古老的鱼皮技艺插上现代翅膀。
       鱼皮画、伊玛堪说唱、桦皮船制作……这些传承千年的赫哲族技艺,如何通过青年学子的视角焕发新生?团队成员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志红的工作室找到了答案。
  "鱼皮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处理时既要控制力度又要保持温度。我总怕划破鱼皮,但传承人握着我的手说:'姑娘,手艺是心传的,你听鱼皮的声音就知道火候了。'"团队成员乔雨桐展示着手中的鱼皮挂饰。从刮鳞去脂到染色缝制,这群"00后"在零下20℃的作坊里,用冻得通红的双手触摸着赫哲先民的生存智慧。

     实践期间,团队特别采访了赫哲族代表卢艳华。在这位曾赴京参加二十大的非遗守护者的介绍下,实践团队发现,目前全族掌握全套鱼皮制作技艺者不足30人,原材料鲑鱼皮年采集量下降60%,传统纹样数字化存档率仅为12%。
 为了切实为非遗文化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群工科生将录像搬进了非遗工坊,并开启了直播。

 "科技不是文化的对立面,而是传承的新载体。"团队学生程培轩表示,"我们设计的AR互动程序,让鱼皮画中的图腾能'活'过来讲述传说,这正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

    据悉,该团队研制的小程序已经上新,后续将持续开发"非遗数字视频"等项目。"要让赫哲文化像乌苏里江水般流淌不息,既要守住老手艺的魂,更要找到新传播的脉。""渔歌赫音,皮韵传承"寒假社会实践团在实践成果汇报会上如是说。这场跨越千里的青春接力,正为濒危技艺打开通向未来的窗口
 
作者:李想 程培轩 陈影 程建浩 乔雨桐 姜育辰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渔歌赫音,皮韵传承"寒假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为非遗传承架一座"数字桥"
  • 为非遗传承架一座"数字桥"
  •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渔歌赫音,皮韵传承"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圆满完成赫哲非遗文化调研与文旅创新实践。这支由理工科学生组
  • 03-01
  • 青春奋力行  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立草立业社会实践团五组
  • 永福县罗锦镇下村屯:砂糖橘产业的甜蜜与挑战
  • 循历史文化遗韵,启城市新貌征程
  • 为了深刻了解家乡城市建设的历史文化与当今城市风貌,刘轩宇踏上了一段充满意义的探索之旅,来到了滕州市城市建设博物馆。这次探索之旅
  • 02-28
  • “山东红色先锋团”社会实践队赴济南解放阁及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调研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