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灯映古今旅,游融花灯夜

发布时间:2025-02-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花灯,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在当代生活依旧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024年1月9日至1月12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华灯古韵”团队前往南宁市,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探寻南宁花灯文化发展现况,并为花灯与当代旅游融合发展另辟新径。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在古代的主要作用是照明、祈福。它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成为照明工具。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曾经,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挂花灯已是传统习俗,而随着时代发展,花灯展示出现了多种表现形式,在对传统习俗尊重和传承的同时,更给人们带来绚丽多彩的视听体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华灯古韵”团队主要选取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和百益上河城作为调研地点,关注重点景区传统花灯和旅游业融合的新发展。
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开展以“壮美广西,灯耀南宁”为主题的2025年新春灯会,将青秀山的生态文化与蛇年节庆元素巧妙融合,打造出璀璨的新春盛景。据了解,本次灯会总体占地面积约926亩,展出各种主题的水面灯组、陆地灯组、通道氛围灯组等共45组,打造多个全新网红打卡点,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观赏体验。
景区大门由传统中式建筑元素构成,顶部的传统宫灯展示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两侧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铜鼓和灯组,整体华丽的颜色彰显出热情与喜庆。《福旺之门》作为规模较大的通道灯组,整个廊道采用包裹式的设计风格,增强游客沉浸式穿行的感受,并形成强烈的视觉震撼感,通道里布满了各种吉祥话,给八方游客送来新年的美好祝福。团队成员观察到,花灯工艺精湛,从包括扎骨架、糊纸、绘画、装饰等多个制作步骤,每一步骤都要求匠人拥有高超的技艺。而从小小的花灯到高大的灯组,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人工技艺,更需要现代科技的助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福旺之门》。梁艺容 供图
在团队成员观赏的过程中,有幸遇到一位随同的摄影师。摄影师携带专业设备,专门前来拍照宣传。她在与团队成员交谈过程中表示,花灯本是传统节庆的重要标志物,现在通过现代科技和精湛工艺,成功实现规模的扩大和形式的丰富,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也是文化的一种进步。
百益上河城是南宁市江南区的情景式文化体验创意街区,“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笔下的诗意境界,在百益上河城栩栩如生重现。“华灯古韵”团队前往百益上河城花灯夜游会,亲身体验满树鱼灯,千灯夜鱼。街区汇集了各种绚丽的花灯,鱼灯姿态百变,流动如跃,使游人身临同鱼共游的奇妙体验。在下午的街区,团队意外发现众多游客已来到景点耐心等待。问其原因,游客直言在网络上了解到该景点即将开展花灯夜游会,已经迫不及待前往观赏和拍照打卡。游客还表示,曾经高高挂起的灯笼现在不仅随处可碰还可以近距离观赏并置身于花灯中,这给了人们丰富的观感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游客。梁艺容 供图
通过实践调研,“华灯古韵”团队深刻体会到南宁传统花灯在当代旅游业中的独特魅力与巨大潜力。通过与现代科技、节庆活动的有机结合,南宁花灯不仅成功实现了传承与创新,更在旅游业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青秀山风景区的璀璨灯会、百益上河城的花灯夜游会,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和精神文化享受。展望未来,团队相信,随着花灯文化的持续挖掘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花灯旅游市场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讯员 梁艺容)
图为团队成员在青秀山风景区新春灯会合影。唐一文 供图
 
作者:梁艺容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灯映古今旅,游融花灯夜
  • 灯映古今旅,游融花灯夜
  • 2024年1月9日至1月12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华灯古韵”团队前往南宁市,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探寻南宁花灯文化发
  • 02-16
  • 广西师范大学“华灯古韵”团队南宁调研行 乘新风横渡 圆灯火繁华
  • 乡府志愿行,服务绽真情
  • 乡府志愿行,服务绽真情
  • 志愿者们在乡政府开启了一场充满意义的志愿之行。他们积极投身到各类服务工作中,无论是政策宣传、便民服务,还是环境整治,都以真情实
  • 02-16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