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旅游学院】关注茶产业迅猛发展,深挖高科技兴农活力
中国青年网淄博1月23日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动,农业科技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一叶茶”社会实践队响应国家号召,于2025年1月10日前往日照碧螺山茶园,开展以“科技赋农”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深入农村一线,了解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探寻科技赋农新路径;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了解茶叶种植与茶文化,促进青年学生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入茶园,了解科技赋农新形势
实践队员抵达日照碧螺山茶园后,在茶园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参观了茶园的整体布局和种植情况。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茶园的历史、种植品种以及茶叶的生长周期和采摘技巧。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碧螺山茶园主要种植的是当地特色茶叶品种,这些茶叶不仅品质上乘,而且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茶园内铺设的传感器网络构成了茶园管理的“神经中枢”。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气温等关键指标,数据能够通过互联网传输。茶园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手机应用,就能远程查看茶园的各项指标,并及时进行决策与调整。“这种智能化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茶园的管理效率。”茶园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介绍道,“以前,我们需要人工去茶园里查看土壤湿度、光照等情况,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应用,就能一目了然。这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度。”
图为茶园种植情况。卢淑敏 供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茶叶的种植与采摘过程,实践队员们亲自体验了采茶。起初,队员们对采茶的技巧并不熟悉,采摘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但在茶园工人的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采茶的要领,采摘的茶叶也越来越好。在茶园的另一端,实践队员们观摩到了现代化的茶叶采摘和加工过程,其中现代化制茶设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设备以其高效性能,极大地提升了茶叶的加工速度,同时,通过精确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时间,为茶叶品质的稳定性提供了坚实保障。传统制茶工艺中,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关键步骤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易受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品质稳定性难以保证。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制茶设备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在杀青环节,现代化设备能够精确控制温度,有效钝化茶叶中的酶,从而保持茶叶的鲜亮色泽和独特香气。揉捻过程中,设备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和时间,使茶叶更好地释放内在物质,提高茶汁渗出率,让茶叶口感更加浓郁醇厚。而在干燥步骤,设备能够精确调控温度和湿度,确保茶叶水分含量达到标准,有效避免茶叶变质或发霉。现代化制茶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更保证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茶叶生长情况。高文婧 供图
随后,实践队员们与茶园负责人和工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实践队员了解到茶园的经营模式、市场销售渠道以及茶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队员们还参观了茶园的制茶车间,亲眼见证了茶叶从采摘到成品的全过程。在制茶师傅的讲解下,对茶叶的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茶文化的内涵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日照碧螺山茶园始终坚持生态种植模式。茶园采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拒绝化肥、农药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这种种植模式不仅保证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还保护了茶园周边的生态环境。“我们茶园始终坚持‘用心做茶、做良心茶、做生态茶、做精品茶’的原则。”茶园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们说道,“我们深知,只有保护好茶园周边的生态环境,才能种出高品质的茶叶。”
图为实践队员与负责人进行交流。高文婧 供图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在日照碧螺山茶园,实践队员们亲眼见证了科技赋农带来的显著成效,深入了解了科技赋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坚定了投身现代农业事业的决心和信心。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和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到农业科技事业中去。他们将用科技的力量点亮农业的未来,照亮乡村的希望,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通讯员 翟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