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孔乙己文学”背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心得

发布时间:2025-02-0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孔乙己文学”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大学生们用“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等话语进行自嘲,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迷茫与焦虑。为了深入了解“孔乙己文学”背后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困境及原因,我们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
  一、“孔乙己文学”现象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得知相对多数受访者认为“孔乙己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就业状况,能够引发社会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有利于推动就业政策完善,并且能让年轻人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缓解心理压力。相对少数则认为“孔乙己文学”不过是“网络热梗”和“无病呻吟”,并且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舆论氛围,传递负面情绪,可能导致部分年轻人消极对待就业,产生逃避心理。但总的来说,持有这两种观点的受访者数量并没有极端分化,而是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孔乙己文学”现象的出现对社会是一把“双刃剑”,即带来了好的影响,也带来了坏的影响。
  二、“孔乙己文学”现象出现的原因
  调查研究,只有少数的受访者认为因该“降低就业期望,先就业再择业(从就业策略角度出发)”,也就是说大部分受访者都是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的。并且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孔乙己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发展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要求高”、“高等教育普及,学历相对‘贬值’”、“大学生心理落差大,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毕业生增多与岗位减少之间的矛盾”和“社会观念,给大学生的压力过大”等等共同造就了“孔乙己文学”现象。
  三、“孔乙己文学”反映当下年轻人求职的看重点
  调查研究表明,在求职的相关因素中年轻人首先看重的是薪资福利和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社会评价稍次。并且只有2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因该“降低就业期望,先就业再择业(从就业策略角度出发)”, 这反映了现代年轻人对于个人生活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不愿意将就的心理。
  四、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理性看待学历与就业的关系。 学历是敲门砖,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大学生应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增强就业竞争力。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积极投身基层,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咨询,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求职技能。
  第三,政府应完善就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规范招聘行为,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五、结语
“孔乙己文学”的流行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迷茫与焦虑,也折射出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需要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者:王语嫣 来源:社会调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张家台村:转型中的沿海乡村发展纪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