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火种,点燃民族复兴梦;英烈故事,铭记心中永不息。红色基因,传承世代血脉中;奋斗历程,开拓未来永向前。红色精神,激励前行勇无畏;历史印记,镌刻心间永不忘。
2024年7月7日,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组建的“红洛之途 筑梦青春”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踏入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洛阳组丰富历史与精神的圣地——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这不仅是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也是全国最早的党组织之一,更是中原地区革命火种的发源地。
图为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前合影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关于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
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占地288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128平方米,规模位居河南省党史类纪念馆前列,是集党史展览陈列与党建教育为一体的大中型历史类纪念馆。纪念馆以极具标志性的红色清水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现状保留建筑极具代表性的形式作为基本单元,沿多级退台层叠错落,呈现出新老场所交融、时空交汇的沉浸式红色教育氛围。
图为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纪念碑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在参观前,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深入了解了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的成立背景1921年11月17日,因比利时人狄孟欺压工人,爆发了“西厂挂牌事件”,愤怒的工人们集体离厂而去。游天洋等人成立“罢工委员会”,并派人赴北京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取得联系,请求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游天洋等人的努力下,大罢工取得了彻底胜利。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就在这次大罢工后应运而生,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早期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
走进中共洛阳组纪念馆的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生动的火车雕塑,雕塑中的列车仿佛破墙而出,车头的火焰熊熊燃烧,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将参观者的思绪带回到那个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年代。
图为序厅的火车头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通过纪念馆中展出的图片、文字和文物资料,同学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火种在中原大地上燃起的热烈与激情。让同学们明白了革命精神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图为工人课堂场景再现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纪念馆中游天洋等共产党人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不畏强权,勇敢地站在了反抗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第一线。这种精神让同学们深受触动,也让大家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加具体和生动的理解。
图为团队成员在雕塑前合影 河南科技大学 蔡毅洋/摄
感悟中共洛阳组诞生地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断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共洛阳组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一段光辉的历史,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在中原地区的重要体现。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对于理解当下、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们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
指导老师:张红、张雨薇
团队负责人:毛宇博
文稿:高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