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铭记先烈英勇事;革命精神,铸就民族不朽魂。红色信念,坚如磐石志不渝;奋斗传统,历尽艰辛终不悔。
为开展好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红洛之途 筑梦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工科三202举行了出征仪式,开启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探索之旅。2024年7月6日,第一站,团队走进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在伟大抗战精神的感召下,与历史跨时空对话
图为团队出征仪式 河南科技大学 蔡毅洋/摄
关于“洛八办”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占地面积四千多平米,共有房间百余个。1938年冬至1942年初,“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在这里办公。期间,它与西安、武汉、重庆三个八路军办事处一起,在我军的抗战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图为情报人员工作场景再现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旧址复原陈列通过实物展示和场景再现,让参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当年八路军在此地办公生活的场景。馆内还收藏有大量革命文物,如手枪、证章、手雷、子弹等军用物品,以及生活用品,这些文物无不向世人展现着当年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
走进“洛八办”
走进院落,党旗与入党誓词映入眼帘,成员们仿佛听到了革命先烈们的铿锵誓言,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斗志。
图为团队成员党旗前合影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被那些记录着革命先辈们艰苦斗争的图片和文献深深吸引。《八路军战报》和《拂晓报》等历史文献的展示,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胜利的渴望和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在洛八办学习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那些从办事处旧址水井中淘出的军用证章,它们不仅是革命先辈们与敌人斗争的见证,更是他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象征;当进入“刘少奇住室”展厅,想象着当年刘少奇同志在这里撰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情景,成员们的内心充满了敬仰。
感悟“洛八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走出纪念馆,回望这座“抗战前哨、红色枢纽”,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团队成员们都表示有责任将这份红色基因继续传承下去,会用更加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前合影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指导老师:张红、张雨薇
团队负责人:毛宇博
文稿:高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