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耕耘,书写丰收希望图;勤劳耕耘,书写丰收希望图;汗水滴落,滋润大地展生机;文化血脉,融入心田永流传。传统智慧,传承岁月不息火;辛勤劳作,开创繁荣每一步。农民本色,激励奋斗永不忘;历史印记,铭记心间永长存。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红洛之途,筑梦青春”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8日,走进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在伟大农耕精神的感召下,与历史跨时空对话。
图为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大厅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关于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洛阳市涧西区,与具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隔街相望,苏式经典厂房建筑保存较好。其两者与矿山厂、轴承厂等构成了洛阳工业区最重要的核心建筑群,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建筑风景带,充分体现出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馆藏,使其成为了解中国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在参观前,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深入了解了博物馆的具体内容——博物馆内共有八个展区,从华夏农耕—— 奠基中国农机工业——走进市场——全面建设新一拖——东方红演绎中国红——世界农机版图经典制造——记忆土地上移动的文明,系统全面地讲述了世界农业文明的变迁和一拖的发展史。馆内收藏了包括中国第一代履带拖拉机、水旱两用轮式拖拉机以及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等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农业机械。每一件展品都是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见证者,它们不仅代表了技术的进步,更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民族的记忆。
走进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博物馆内所展示的历代农具和现代农机,不仅反映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体现。从唐代曲辕犁到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再到最新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每一件展品都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为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让参观者感受到一代代农机人艰苦奋斗的历程,激发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进入第一展厅实践队员们首先看到了一个唐代的曲辕犁以及在展品背后的那面展示墙。队员们通过近距离观察那面墙了解到了各个时期劳动人民的动态以及用具。之后队员们看到建国初期的农机化过程,并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以及自己的了解水平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自己看法的讲述。
图为队员在博物馆第一展厅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跟着讲解员的步伐,实践队员们继续往里走,看到了一排排陈列着的大型拖拉机。其中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95式中式坦克以及东方红越野载重汽车等让队员们十分震撼。
图为团队成员在博物馆展板前合影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感悟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通过这次参观,团队成员们对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技术的发展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细的解说,使团队成员们对中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不断进步的农业技术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同时,大家也意识到了农业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展望未来,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在文化传承、技术展示、教育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文化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我们期待博物馆能够不断更新展览内容,引入更多互动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中国农业的伟大变革中来。
图为团队成员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河南科技大学 佘一龙/摄
指导老师:张红、张雨薇
团队负责人:毛宇博
文稿:高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