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纪实:《播种希望:我的支教初体验》
导语:
2024年7月13日,来自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烟育菏梦”支教团队,满载着知识与爱心,开始了在聊城市东阿县刘集镇西苫山村的支教第一课。这是一次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教育扶贫,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正文: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整个校园瞬间变得安静下来,只余下孩子们清脆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嬉笑声。支教团队的成员们各自前往分配的教室,心中既有期待也有紧张。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双双充满好奇与渴望的眼睛
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忙着布置黑板,她用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当老师宣布今天将学习拼音时,孩子们的小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他们坐得笔直,眼睛紧盯着黑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老师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拼音的发音和写法,并引导孩子们大声跟读。起初,孩子们的声音显得有些生涩,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逐渐变得自信起来,教室里回荡着他们稚嫩却坚定的声音。
与此同时,在三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则采用了另一种教学方式。她带来了许多教具,如彩色的小棒、几何图形等,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老师设计了一个关于分数的游戏,让孩子们分组合作,通过分配小棒来感受分数的意义。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分数的表示方法,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他们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想法,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另一边的美术课上,老师则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画作。她告诉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幅完全相同的画。你们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在画纸上自由挥洒。有的画出了五彩斑斓的花朵,有的画出了自己心中的英雄,还有的画出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真和创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第一天的课程圆满结束。支教团队的成员们与孩子们一起走出教室,在阳光下嬉戏玩耍。他们互相分享着上课的感受和收获,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支教团队的成员们深切地感受到,虽然他们只是短暂地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但他们所播下的希望和梦想的种子,将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除了日常的教学,支教团队还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他们带领孩子们进行自然探索,走进山林,观察动植物,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与思考;他们还举办了“梦想分享会”,鼓励孩子们勇敢说出自己的梦想,并告诉他们只要努力,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最让团队成员们难忘的是,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力量的瞬间。在一次科学实验课上,当孩子们亲手完成第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看到小灯泡亮起的那一刻,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声,那是对知识的渴望被满足后的喜悦。还有在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尽管条件有限,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相互鼓励,共同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那份纯真的友谊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图为开学第一课的孩子们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贻飞 摄
通讯员 孙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