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与责任同行|西师学子“教书匠”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8-2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近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筑梦中文 闪光青春”就业拓岗调研实践团在山丹一中与西北师范大学多位就职于山丹一中的校友就师大印象、求职经验、工作感悟等话题展开访谈。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受访教师在进行访谈

  在访谈过程中,实践团师生成员与就职于山丹一中的校友们聊到“师大印象”这一话题时。几位老师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旧文科楼、10B学院楼、经常去上课的10A四楼、丁香花、核桃树……师大的一花一草一木里,寄托着师大人的师大记忆。听着他们的讲述,实践团成员深有感触。正所谓:一草一木皆风景,无风无雨亦娱情,红尘有梦深几许,一枝一叶总关情。

  实践团成员赵冬梅跟校友们交流到:“学长学姐们,听完你们的故事我很感动,向你们致敬。不由得我也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今年是我在西北师范大学的第五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去年秋季学期没有去学校,在家听了半年的网课。今年春季学期又因为实习的缘故,也没有去学校。实习结束后回到学校,出租车路过师大校门时,我不禁热泪盈眶。五年前,是爸爸把我送到学校门口的,正门是我对师大的第一印象。时隔一年,我终于又回到了师大——我心心念念的地方,承载了我本科四年青春记忆的地方。我很动容。”

  “我们也是,每次到兰州,一定要抽空回学校看看的,伴着《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的旋律,去感受师大。”西北师范大学2021届校友周涛老师说到。黄河岸上的校园,是每一位师大人之间的联结,是每一位师大人梦开始的地方。《我的校园在黄河岸上》,是每一届师大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只要校歌的旋律响起,每位师大人都会情不自禁跟着吟唱:这儿歌声阵阵,书声琅琅,在歌声和书声之中,青春的理想在闪光,时代的乐章在回响!

  在访谈过程中,几位受访老师都谈到了西北师范大学的校训——“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知术欲圆,是指在求知识、做学问这类智能活动方面,思想要解放,思路要灵活,方法要多样,活泼生动、触类旁通,如长河落日一般,玲珑剔透、丰满圆润。行旨须直,是指行为举止和生活旨趣要端庄、正直、正派,在为人处事上,要直道而行,如大漠孤烟一般,直立于天地之间,别无旁骛,特立独行,透现出令人起敬的浩然正气。几位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求职与工作过程中,每每想起师大校训,都会为自己带去精神的鼓舞。西北师范大学2014届校友高红岩老师讲到:“现在学生懂得多,你如果做不到‘知术欲圆’,将很难让他们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你也会很难上好这堂课!这也是对教师的考验。”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站得住讲台,”西北师范大学2019届校友荣霞老师告诫我们“大学期间一定要夯实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站住讲台的底气。”实践团成员表示,感谢荣霞学姐的谆谆嘱咐。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努力夯实基础知识,多涉猎理论书籍,同时也注重实践,锻炼教师技能,争取在毕业之前达到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

  班级管理是一名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山丹一中高三年级教学副主任王子喻谈到,在大学期间要多参与一些活动,学习一些班级管理的经验。对此,实践团成员赵冬梅回忆起自己的实习经历:在实习中,曾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束手无策,也曾不知如何开展班级活动,也曾遇到各种矛盾。那一刻,真正感受到自己中学上课调皮发出的那枚“子弹”击中现在讲台上自己的眉心。“纸上得来终觉浅”,万事都要躬身其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应,两者缺一不可。

  西北师范大学张定强教授在公选课上曾讲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热爱。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热爱。教育绝非游戏,绝非演讲,而是一种功业,是有关人类灵魂的功业,需要千秋万代、代代相传!

  西北师范大学2021届校友龙玉媛老师讲到:“教育需要身与心的投入。自己从报志愿时起,就想返回家乡工作。这两年自己与在校园里的相貌变化很大。”在访谈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意到,几位老师都没有太注重个人的打扮,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达成“三年内能站稳讲台,六年后成为教坛新秀”的目标。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就职于山丹一中的受访校友合影留念。

  接下来,实践团成员将在指导教师王婉婷老师的带领下,继续深入山丹县教育系统,开展丰富充实的就业实践调研活动。

作者:赵冬梅 王宝宝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筑梦中文 闪光青春“就业实践团
  • 青岛科技大学“红心橡党”研习党史知识普及宣讲团
  • 塔大学子三下乡:反诈宣传进社区,守好群众钱袋子
  • 四海升苹实践队赴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考察学习
  • 青春与责任同行|西师学子“教书匠”的故事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