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民俗古礼 感受传统魅力
滔滔江河水,浓浓万古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精神动力。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既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源源不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根”时代,扬传统小分队队员在2022年12月27日在山东省滕州市万达广场内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观看了非遗打铁、舞龙舞狮、古筝竞技、汉服秀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并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民俗古礼的魅力。
欣赏传统文化表演 体会传统习俗乐趣
“打铁五谷丰登,迎彩头天降祥瑞”,在万达门前的空地上,人们有序地围成了一个大圈观看打铁花表演。打铁花是一项古老的民间绝技,起源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打铁花时,铁水的温度达到1600-1700度。十几个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棒棒相连,络绎不绝。铁花飞溅,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绚烂的铁花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老百姓的日子更加兴旺红火,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随后队员们又进入万达一楼,感受了一场形式多样的汉服带来的视觉盛宴。服章之美为之华,礼仪之大为之夏,此为“华夏”也。华,是一种气度,一种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队员们欣赏了多种多样的汉服,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这一段的源流转在衣物上的美丽,是对天地的敬重,亦是对生活的感悟。表演者们月貌花容、名言端庄,竟带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美感与真实感,不禁令人感叹道:“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柔和的古筝曲调传来,队员们又来到了古筝表演区。百古筝鸣,壮观无比。演奏者信手拨弹着琴弦,从容典雅,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美感。优美的音符在他们手下一个个轻快地跳了出来,击打着人们的思绪,泼洒着曲中的善感。音调悠扬婉转,仿佛将人们置身于不被世俗打扰的世外桃源。
采访市民,讨论对传统习俗的感受
队员们先对前来观看表演的小孩子进行了采访,被采访者表示很喜欢这些表演,尤其是观看打铁花时,他们感到非常漂亮,很有过年的气氛。 同时他们也表示希望自己能够亲身体验这些传统文化,如学习舞狮舞龙,穿汉服等。作为一名中国人,他们认为这是很骄傲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国家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习俗,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的优秀传统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队员们采访成年人时,被采访者表示,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的根基在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地域特征往往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的文化风貌和文化性格,是这一地区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所以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被采访者还表示,传统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发展民俗文化需要不断创新,以群众需要为基础,不断充实亮点内容,让有亮点的民俗文化走入生活,走入群众,同时努力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拓展内涵,打造特色,塑造名片。这次举行的传统文化的表演,吸引着人们对传统习俗的兴趣,也激发了这些传统习俗的活力。同时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加强对传统习俗表现方式的创新,才能更好使其发扬光大。
最后,通过此次观赏传统习俗表演,队员们深切地体会到了传统习俗的热闹与丰富多彩,也收获了许多感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善于继承和弘扬其精华,另一方面要挖掘和阐发其当代文化价值。阐发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仅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且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不断创新,推陈出新,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时间:2023-01-11 作者:冯颖 来源:孙鑫宇 关注:
- 县城助力城镇化,国家发展正当时
- 我国在发展城镇化建设的30年里城镇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且县城处在城乡一体化连接点上,既要引导
- 01-11
- 关注乡村民生,推动县城发展
-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以其空间载体和集聚农村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城作为联结中心城市和农村乡镇
-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