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使青少年们更好理解儒家文化,更好赓续保护家乡文化,又鉴于疫情形势的严峻,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杏坛春雨入乡土,犁牛勤耕承乡髓”调研实践小组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宣讲活动。2023年1月9日晚上“杏坛春雨入乡土,犁牛勤耕承乡髓”调研实践小组队员刘春妍开展线上会议跟大家讲儒家思想“义”和“信”。
为宣讲做准备工作,在2023年1月9日上午“杏坛春雨入乡土,犁牛勤耕承乡髓”调研实践小组队员刘春妍通过线上的转发,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了问卷的发放以及将会议宣传出去。截至1月9日下午,通过问卷的后台数据反映,可以看出当代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文化和儒家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两者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上,只能背诵一些《论语》当中的经典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只能简单的列举一些儒家思想,却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并将其应用的生活当中;至2023年1月9日晚上,实践队员刘春妍开启了会议宣讲,以增强人们对儒家文化和家乡文化的理解。通过开展会议前的宣传,人潮也是一波又一波涌进,在正式宣讲前,为了活跃队员与大家之间的气氛,队员刘春妍先让进来的人们先思考辽宁省内有什么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和儒家的思想的关联,大家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各自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也看得出大家对着家乡文化都有着极大的热情,但是也都属于是表面的层次上。通过热身小活动,也能够看出大部分人都难以很快说出儒家文化和家乡文化的共生性在何处。问题明了了,队员也随之略微改动了宣传重点。
会议正式开始。会议伊始,队员先从辽宁省的传统文化引入,从家乡的嫁娶风俗讲起。辽宁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在沈阳市皇姑区启动,实验时间为期三年。意味着辽宁省的结婚习俗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婚俗改革实验区是围绕婚俗改革试点主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遏制婚俗不正之风,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鲜活样板。也正是因为各个民族互相信得过彼此,讲义气,这样的婚俗才能够发生变革。在和大家讲述了我们的嫁娶文化后,队员成功将儒家思想“义”和“信”引入了进来并开始详细介绍。
《论语》中的“义”淘汰了之前“义”观念中本有的仪容、仪式等内容,而衍生出一个以“义利之辩”为中心,以“修己”“治民”为主要方向的道德规范。对于“义”,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思是: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只要以“义”作为遵从的标准,唯义所从。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坚守道义,也要审时度势、根据环境和条件决定个人的进退行止,不鲁莽行事,也不做无谓的牺牲。这就是孔子义之与比的态度。孔子认为应该以“义”为重,当子路询问孔子君子要崇尚勇敢吗?孔子回答他说:“君子要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对于“义”与“利”的关系,孔子认为应该见利思义,他曾明确指出“邦有道,谷。”、“邦无道,贫且贱焉,耻也。”求利是人的正常欲望,在“以其道得之”的时候,是应该支持的,而“不以其道得之”则是一种耻辱。而对于“信”,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内涵,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对构建文明和谐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论语中涉及信的也有很多方面,大体上可以分为修身、交友和为政。信作为修身之本,是人们立身形式的通行证。
通过队员讲解,大家都对这两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儒学文化丰富多彩,如今儒学文化仍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对大家的日常行为也都起着规范作用,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当代儒学的发展历程必将是光明的。我们从儒学文化中学习道德伦理,学习治国之道,感触颇深。未来或许将对其有更深刻的探索,也将把它传播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