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钱塘潮涌忆清风,海棠遗址话清廉

    发布时间:2025-09-26 阅读: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清荷知行”调研实践团
                                                                                                        钱塘潮涌忆清风,海塘遗址话清廉
         在杭州钱塘江北岸,伫立着一座沉静却富有力量的博物馆——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它不仅保留着珍贵的古代水利工程遗迹,更蕴藏着一脉相承的清廉文化,见证着一代代为政者的智慧与操守。2025年7月7日,中国计量大学“清荷知行队”实践团队为探寻青年廉洁教育路径,走进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开展清廉文化研学活动,探寻古代廉政智慧。 
一、追溯海塘历史,感悟防腐智慧
         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依托千年古海塘遗迹而建,完整呈现了中国古代治水体系的宏大格局与工程智慧。馆内斑驳的海塘残垣与陈列的300余件文物,共同还原了古人筑塘治水的艰辛历程。砖石的垒砌结构留存着当年工匠劳作的痕迹,展柜中的器物则直观呈现出了当时工程施工的精细程度与有序管理。
古代官员在治塘工程中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在史料中多有体现。古人讲究“质量追责”,一旦疏漏,不仅关乎治水成败,更关乎百姓安危与仕途声誉。正是凭借这种严谨务实的态度,才筑起了经风历潮而不倒的海塘,也铸就了代代相传的清廉精神。如今的海塘遗址,既是一处文化地标,也是了解廉政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重温清廉故事,传承红色记忆
         互动展区通过动态画卷还原了清代名臣李卫督修海塘的历史画面。据史料记载,李卫以清正著称,在治水期间,不仅亲自勘测水位,还将每一笔拨款详细公式,最大程度杜绝腐败。展区中复制的“海塘账本”具有显著的史料价值,泛黄纸页上清晰记录着每一笔开支,具体到一根铁钉的费用都有所记载。这些账本既是财政管理的工具,也体现了当时治塘者的职业操守,其记载内容印证了“账本若清,民心自安”的治理逻辑。
三、体验廉政文化,汲取精神力量
         在“清廉沙龙”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通过聆听古代修塘故事、研讨现代反腐案例,体会到古今廉政理念的一脉相承。无论是古代修塘时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还是当下为政者对履职标准的坚决执行,核心都在于坚守责任、遵守纪律、秉持良知。
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还向参观的社会公众发放调查问卷,围绕清廉家风认知、廉政文化需求等内容展开调研。从问卷中对 “清廉家风对个人行为影响” 的评分,到对 “古今廉政理念关联” 的探讨,可见公众对责任坚守、纪律敬畏的普遍认同。
四、践行清廉理念,弘扬时代精神
         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作为千年海塘历史的见证者,呈现出历代治塘人坚守初心、清廉筑塘的担当。馆内陈列的每一块古塘石、每一则治塘纪事,均成为实践团成员观察研究的对象。这些实物与文献资料,为成员们了解古代治塘历程及其中蕴含的清廉理念提供了直接参考。
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旧日器物,不仅是历史的留存,更是对治塘先辈们秉持公心、恪尽职守的生动诠释。此次研学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回溯了古人与潮患博弈的历史,也明确了清廉治塘理念在当代“坚守责任、实干为民”中的时代价值。
         中国计量大学实践团成员的此次研学,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价值的沉淀与精神的砥砺。从古海塘的治水智慧,到今海塘的护岸担当,成员们在历史的脉络中,找寻到为政清正、为民服务的恒久力量。馆墙所题:“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情系百姓,方能长久。”,正是对这种力量的生动注解,实践团成员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坚守初心,以实际行动传承清廉精神。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网站简介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