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江学院麦香晶都实践分队奔赴东海县 麦南村展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5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近期,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麦香晶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连云港市东海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志愿团队走进东海县麦南村,深入田间地头,把知识与实际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麦南村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凝聚党建“向心力”,座谈共绘“同心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光辉日子里,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麦香连云实践分队”全体成员,怀揣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对乡村的深厚情怀,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麦南村的土地上,将火热的青春实践与庄严的党日活动紧密融合。

  实践队全体成员、带队老师孙颖娴与东海县麦南村村书记倪威同志齐聚一堂,举行“凝聚党建‘向心力’,座谈共绘‘同心圆’”主题党日暨乡村振兴实践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一次特别的党课,一场深入的座谈,一段难忘的实践。在东海县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麦香连云实践分队”的全体成员们,用汗水致敬党的生日,用思考探寻振兴之路,用青春誓言回应时代召唤。

  座谈结束后,倪书记向同学们介绍了麦南村近代以来的先进人物,同时介绍了党的发展历史,重温革命和建设的峥嵘岁月。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最广泛的“向心力”,才能绘就乡村振兴最美的“同心圆”。他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继续前行,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二、墙绘为笺·乡野为卷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艺术从来不是孤悬的笔触。实践团队当地田间地头,选取了两个最能代表麦南村的农产品——向日葵和葡萄进行墙体绘画。

  团队成员带着“千万工程”的理念走进麦南村,手中的画笔便有了双重使命:既要用向日葵的明黄点亮“产业兴旺”的愿景,也要以葡萄藤的脉络勾勒“生活富裕”的肌理。

  三江学院文旅院“三下乡”团队以匠心执笔,让旧字换新颜,用经典配色为乡村文字注入全新生命力,让文明标语在墙面上焕发时代光彩!

  一笔一画绘乡情,一墙一隅皆风景。向日葵与葡萄的交织,是青春与土地的对话,也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用创意与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三、田间实践·青春扎根

  为引导大学生在乡村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实践团队走进乡村,以“体验乡土生活、感悟农耕文化”为主题,开展了助农的实践活动。

  在当地农户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进入西瓜地里进行考察实践,当地农户向同学们传授了解西瓜的生长要求,注意事项,还有西瓜成熟的现象等知识。当地农户带领着团队成员挑选、摘取成熟的西瓜。在三十七摄氏度的高温下,学习西瓜知识,挑选采摘西瓜,让成员体会到丰收的喜悦,更体会到劳动的不易,让成员们都深刻体会到劳动伟大和浪费可耻的深刻道理。

  此外,在当地村民的允许下,实践队员和当地民一起收获葵花子,实践队员在当地村名的指导下,学习了解了葵花的生长周期和葵花子的剥取方式,从刚开始取子生疏到熟练的操作,实践队员收获到的不仅仅是海量的葵花子,更是对劳动价值的一份思考。掌心承载了劳作温度,也承载了劳动的光荣。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感悟。未来,实践队员会继续带着这份“三下乡”的收获,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扎根生长,用眼睛发现中国变化,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让成长之路始终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四、普推广达·防溺杜危

  实践团队来到当地的暑托班进行针对中小学生的普通话推广讲座和防溺水暑期安全宣讲讲座。刚走进暑托班教室,队员们就被三十多张期待的笑脸围住。普通话讲座上,队员们用 “绕口令接龙” 互动 ——“四是四,十是十” 的念诵声此起彼伏,男孩子们热情高涨,蹦起来说:“我会!我会!”

  防溺水宣讲时,情景剧问答刚问到 “有人落水别拉手”,后排男生就急着举手:“应该找大人!还能扔救生圈!” 模拟 “溺水求救” 游戏里,孩子们扯着嗓子喊 “救命”,又在听到 “溺水正确自救要点” 时立刻坐直身子记笔记。

  两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好几个孩子追着队员要签名,攥着刚领到的普通话手册和防溺水漫画,说要 “回家教弟弟妹妹”。

  这场讲座为实践队员提供了一次直观的实践认知机会,更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获得了深刻启发。孩子们为读准 “蓝蝴蝶” 三个字反复练习的专注,以及因答对方言与普通话区别而雀跃击掌的反应,让队员们对普通话推广工作有了新的认知:这项工作的核心不仅是字音的标准化传递,更在于用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这正是教育中 “以学生为中心” 理念的生动体现。​

  防溺水宣讲过程中,有孩子举着自己绘制的 “安全小标语” 主动上前分享。面对这样的场景,队员们对安全教育的形式有了新的理解 —— 它并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建立在双向互动基础上的信息传递,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传播者。这些来自孩子们的积极反馈,让队员们对 “三下乡” 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其意义不止于完成预设任务,更在于让他们亲身体验教育的规律,明白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当天下午,倪威书记组织了本次三下乡的总结汇报,并邀请了东海县县团委书记等领导莅临本次汇报,同时东海县官方媒体“东海日报”进行了全程拍摄和报道。本次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麦香晶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不仅为当地文化工作带来了切实帮助,也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活动期间,倪威书记专程来到实践现场,对团队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赞赏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的可贵品质,认为这支年轻的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正如团队队长叶浩然所言:"躬身实践的收获远比书本知识更震撼心灵。" 绘画时,团队成员精密协作,分工明确;备课阶段,队员们反复打磨教学方案,以儿童认知规律为标尺,不断调整课程设计;这段珍贵经历不仅是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生动课堂,更让队员们深刻领悟 "知行合一" 的真谛。队员们通过与当地群众的深度交流,进一步拓宽了社会认知的维度,真正实现了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为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写下了精彩注脚。(通讯员:叶浩然、芦陈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