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中国海洋大学“智圆行方”社会实践队通过线上视频连线,与云南省绿春县森泉茶叶厂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端对话”。在茶香氤氲中,队员们深入调研茶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专业知识和青春力量助力绿春白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书写了高校青年服务基层、赋能乡村的生动故事。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
政策赋能,传承精神
实践队在6月通过多渠道调研,为森泉茶叶厂撰写了一份较为详实的市场营销分析报告,涵盖STP战略、产品与客户分析、竞争环境等方面,并初步制定了营销策略。为了更加深入调研以便切实解决痛点,团队于七月与森泉茶叶厂负责人白秀芳进行了视频连线。镜头那端是云雾缭绕的茶园,更是政策与精神共同滋养的产业热土。白总身着哈尼族传统服饰,向队员介绍茶园发展历程。她表示,近年来,绿春白茶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扶贫政策和定点帮扶高校的支持——不仅在育种上得到科技助力,培育出品质优异的高香白茶,还在销售方面借助政府组织的茶博会和各种利好政策,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森泉茶叶厂每年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保障农民收入,成为绿春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人才培训等政策,为茶企持续“输血松绑”,推动有机肥替换、技术研发与工艺升级。白总感慨道:“这几年,政策东风吹来了希望,我们也在传承前辈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茶叶真正成了绿春的‘金叶子’!”

图为白总与茶厂工作人员的和合影 图为绿春县森泉茶厂
校地协同,科研助力
在谈到茶叶品质提升时,白总特意驱车前往茶园,向队员展示由中国海洋大学汪东风教授团队培育的高香白茶。她通过照片分享教授团队近年来多次深入绿春,在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制茶工艺等方面进行科研指导的经历。“他们教我们‘做青增香’技术,让白茶散发兰花香和蜜韵,帮助300多户茶农实现增收。”实践队队员还查阅了茶厂的培训记录和技术笔记,从中感受到海大团队敬业奉献、深耕产地的务实精神,也更加理解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图为汪东风教授在森泉茶叶厂指导新茶生产

图为团队成员与白总视频连线
青春智慧,数智营销
为全面了解森泉茶的特点、助力森泉茶智慧营销,团队成员将崂山绿茶与绿春森泉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系统比对,团队成员发现绿春森泉茶在香气层次、滋味醇厚度及叶底形态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特优势,其原生态种植环境和传统手工工艺进一步赋予产品鲜明的地域风味和品牌辨识度。这一发现为团队成员后续开展针对森泉茶的差异化营销提供了帮助。

图为团队成员观察与研究崂山绿茶
结合白总的介绍和线上调查,团队进一步完善营销方案:包括为企业设计品牌Logo和虚拟代言人、推出“一周七天茶”和言盒茶等年轻化产品线、改进茶叶包装,并创意提出“梯田有信”系列故事明信片——记录采茶当日的天气与茶农心情,增强产品情感链接。此外,团队还协助茶厂运营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于八月发布多篇推文介绍绿春茶文化、哈尼族故事等,通过数智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获得广泛好评。
视频连线的最后,白总在茶园前向团队挥手致谢:“感谢海洋大学的同学们!”队员们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既需政策引领、高校助力,也离不开像白秀芳这样扎根土地、默默耕耘的乡村企业家。真正的振兴,是为了人民,更要依靠人民。

图为团队成员初步设计的茶厂代言人形象

图为团队成员发表的公众号推文
今年夏天,“智圆行方”实践队以屏幕为窗,窥见乡村振兴的厚度与温度,也锚定青春赋能的方向。队员们表示,未来将继续以知促行、以行践知,让智慧在乡野间生根发芽,让绿春茶香飘得更远,用实践和担当写下新时代青年的“振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