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这个夏天,我们把小良建筑“盖”进集章册!

    发布时间:2025-09-08 阅读:
    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炘星向荣实践团  撰稿:刘瑛华
  夏日炎炎,茂名市电白区小良镇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年轻人。这个暑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炘星向荣实践团的学子们走出校园,走进乡村,用创意和热情为这座小镇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八月,小良镇街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摊位,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这是炘星向荣实践团开展的“建筑可阅读”主题宣传活动,队员们通过精心设计的集章打卡方式,带领当地居民和游客重新认识小良镇的特色建筑文化遗产。
  
图一“炘星向荣”实践团摆摊现场(刘川杰摄)
  创意设计,把建筑“盖”进集章册
  实践团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自主设计制作了帆布包、建筑明信片和特色印章。这些设计作品以小良镇的粮仓、传统炮楼、古骑楼街等特色建筑为题材,通过手绘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将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直观呈现。

  
  图二“炘星向荣”实践团设计明信片
  集章活动成了这场宣传的亮点。村民们拿着精心设计的三折页,在不同建筑点位间穿梭,每到一个点位就能盖上相应建筑的特色印章。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更让参与者在打卡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些建筑的认识。
  深入乡间,探寻建筑背后的故事
  在活动准备阶段,实践团队员们走遍小良镇的大街小巷,实地考察当地特色建筑,走访当地居民,聆听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图三“炘星向荣”实践团走访当地(刘川杰摄)
  “这些建筑不仅是砖石结构,更是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实践团队长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反响热烈,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发芽
  摆摊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当地居民对这种新颖的文化宣传形式表现出极大兴趣。不少老人一边盖章一边向年轻人讲述这些建筑当年的辉煌;孩子们则被精美的明信片和印章吸引,在游戏中了解家乡的历史。
  
图四“炘星向荣”实践团队员在活动现场与小朋友的合影(刘川杰摄)
  一位当地居民表示:“以前天天从这些老建筑前经过,都没太在意。通过这次活动,才发现它们这么有历史价值。你们年轻人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为深入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实践团创新采用“线下实体展位+线上同步直播”的双轨并行模式。借助直播实时画面与实践团成员的专业解说,广大网友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小良独特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观众在线互动与热烈讨论,进一步提升了传播的参与感与影响力。

  图五“炘星向荣”实践团直播现场(刘川杰摄)

  图六“炘星向荣”实践团直播现场截图
  助力“百千万”工程,广油学子在行动
  本次实践活动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的具体举措。炘星向荣实践团通过文化宣传的方式,为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队员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唤醒当地居民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也能为小良镇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探索高校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方法。
 
 图七“炘星向荣”实践团摆摊现场(刘川杰摄)
  这个夏天,广油学子用创意和热情在小良镇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那些被盖在集章册上的建筑图案,绘画在明信片上的手绘图案,不仅是一个个印记,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
  图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炘星向荣”实践团
  撰稿:刘瑛华
  审核:许甯钰谢箕玮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